HOME > 研究成果 > 论文
论文 paper
勿让边界问题影响中印关系大局
刘宗义 2014-11-19
简介
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印边界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英印殖民当局对中国西藏的侵略,以及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及印度政府对英国殖民遗产的全面继承。1962年之后,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一直保持着和平安宁。两国为解决边界问题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并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现在正努力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达成一致。印度方面希望能尽早解决,但当务之急是做好两国国内舆论工作。
正文
在过去十多年间,作为几乎同时崛起的两个新兴大国,中印关系在全球、地区、双边等各层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双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关系进一步深入。由于中印之间存在领土争端,并发生过武装冲突,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印度日益成为美日等西方国家刻意拉拢、用以制衡中国的对象。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中印敌对将不利于两国崛起。在今年7月中旬巴西金砖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新当选的莫迪总理会面,两国领导人讨论了边界问题,表达了以友好协商方式尽快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愿望。那么,边界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两国能否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又如何才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


边界问题的由来及边界冲突
中印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该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给中印两国留下的历史难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印殖民当局对中国西藏的侵略,以及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及印度政府对英国殖民遗产的全面继承。
19世纪和20世纪初,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拱卫印度安全”,提出了“三个缓冲区、两个同心圆和一个内湖”的战略思想,第一个缓冲区就是“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保证印度不受中国威胁”。为实现这一战略,英国和英印政府于1910年推行“战略边界”计划,派遣多路远征军非法进入中国西藏甚至新疆境内进行勘察和武装讨伐。后于1913年在西姆拉召开中英藏会议,企图使西藏独立,并在会上用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将中印传统边界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移到山脊。
印度独立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印度政府全面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遗产。由于建立西藏缓冲区的构想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而破灭,为确保其“战略边界”,尼赫鲁及印度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推行“前进政策”,通过在地图上改变传统习惯线位置、武装渗透和入侵、恣意挑起流血冲突等手段蚕食中国领土,从而产生了现在的中印边界问题。除在东段印军于1951年到1953年占领全部“麦线”之南9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在中段印度在1954年后又强占约2000平方公里土地,而西段印度对阿克塞钦3.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则是在1958年提出的。在此之前,印度从来没有对中国政府在这里行使有效管辖提出过异议。
对于中印边界争端,早在1954年尼赫鲁总理访问中国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就向他阐明了中印边界全线没有正式划定,两国间存在着边界问题的立场,并准备本着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态度,有步骤地全面解决。在实践中,中国与缅甸的边界问题就是以“麦克马洪线”为基础解决的,只不过做了些许调整。但印度方面坚持认为中印边界不存在问题,中印“全部边界都是经条约确定,或者由习惯确认,或者两者兼备”,因此拒绝就边界问题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
1959年西藏叛乱发生后,由于印度支持达赖喇嘛,干涉中国内政,中印边界形势更加紧张。印度边防部队推行更大规模的“前进政策”,进入“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朗久等地和阿克塞钦地区,并在1959年8月挑起第一次边界冲突。中方多次要求与印度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为此,周恩来总理亲自飞往新德里,希望能以“以东换西”方案与印方谈判,但遭尼赫鲁断然拒绝。为阻止印度的“前进政策”,并促使印方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1962年,中国被迫发起边境自卫反击战争。


1962年之后中印解决边界问题的努力
1962年的边界冲突对中印关系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意义。就消极影响来说,由于印度在这场冲突中战败,从此之后印度实际上走上了军事化道路,大力扩军备战。印度军界和战略界非常仇视中国,甚至将中国作为印度的头号威胁,印度军方不时有人叫嚣要对中国发动复仇战争。同时印度政府向民众大力灌输中国背叛印度的观念,宣传1962年战争是中国向印度背后捅了一刀,从此中国作为忘恩负义的侵略者形象在印度民众中定型,这对中印关系的发展仍存在严重的消极影响。
而从积极方面来讲,1962的战争制止了当时印方在边境地区推行的“前进政策”,使中印边境保持了50多年的和平与安宁。此外,1962年战争将印度引入了谈判的轨道。从1981年起,中印两国为解决边界问题先后建立了副部长级会谈机制、联合工作小组会谈机制、中印边界问题外交与军事专家小组会议机制、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以及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经双方努力签订了1993年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5年的《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2012年的《中印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以及2013年的《中印边界防务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为保持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逐渐铺平道路。
2003年10月举行的第一次特别代表会晤,中印两国确立了解决边界问题的三步走战略:先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再确立落实指导原则的框架协定,最后在地面上划界立桩。第一步已经完成,2005年中印签署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规定在考虑双方的历史证据、民族感情、实际困难、合理关切与敏感因素,以及边境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各自在边界问题上的主张做出富有意义的和双方均能接受的调整,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现在,边界谈判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目标是在政治指导原则的指导下“早日商定一个适当的框架,以便最终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包括中印边界各段。” 至今,双方已进行了17轮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
中印边界谈判进行了这么多年都难以达成框架协议,主要由于双方国内政治原因。对于东段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从未承认过,并且东段争议面积太大,全部放弃难以向国内民众交代。特别是达旺,是六世达赖的出生地,涉及藏族人民的感情,应该收回。但印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已经牢牢控制了该地区,并且在该地有大量移民,通过谈判让其退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对于西段阿克赛钦地区,虽然印方早已有人提出印度应放弃对阿克赛钦的领土要求,以换取中方在东段让步,但由于印度政府在边界问题上一直坚持强硬立场,从未试图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取得国内政治共识,并且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一直是多党联合执政,根本没有能力就棘手的中印边界问题做出任何重大决策。
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印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双方边防部队巡逻有条件到达以前不能抵达的地区。由于两国之间实控线从未正式划定,并且对实控线走向存在不同看法,由此导致一些“越界”现象。而两国在核实实控线过程中更使得一些分歧不断具体化。这些问题经媒体炒作后对双边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印度方面有时竟需要总理亲自出面澄清。虽然中印边界不断有噪音存在,但客观地讲,1962年之后中印边境总体上保持了和平与安宁。 


印度新政府对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态度
中印边界问题主要是尼赫鲁及国大党造成的,对于印度人民党来说,其历史包袱相对较轻。在瓦杰帕伊政府时期,印度国内对中印边境冲突的反思增多,对印度知识界客观看待中国发挥了一定作用。据一些印度学者介绍,印方对于他们在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丧失两次解决边界问题的时机深感可惜。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米什拉曾透露,2003年瓦杰帕伊总理访华后曾计划于2005年彻底解决边界问题,但由于2004年人民党在选举中失败,致使中印边界问题一直拖到今天。
印度许多学者都认为人民党高层有意尽快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莫迪总理上台之后,曾表示愿意配合中国解决任何遗留问题。印度方面认为当前是解决边界问题的好时机:首先,国际环境对印度有利。由于海洋领土争端,中国承受着来自美、日及东南亚多国的压力。“十年前在中国周边只有印度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现在很多国家都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美日等国家的一些政客,都极力鼓动印度执行强硬的对华政策,以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效果。其次,印方认为当前中印两国领导人都属政治强人。他们认为习近平主席是可以做出政治决断的中国领导人。而印度方面,莫迪总理所在的人民党在议会下院占据多数,两年后其优势还可能会扩大到上院。但人民党在上院占据多数并不是必要条件,因为印度政府解决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的问题是要通过两院联席会议,当前人民党及其联盟在两院联席会议中已占多数。印方认为当前中印双方都可以做出政治决断,应抓紧时机解决边界问题。
印方学者认为中印两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仍然应该是中国毛、邓时期的以东换西方案。不过,他们拒绝对东段做出调整,坚持据有达旺。印方认为,现在边界谈判的所有技术问题都已解决,就等最高领导人做出政治决断。认为机不可失,如果等下去可能会有“藏独”等其他问题出现。并且,现在边界形势正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中国过去十年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非常迅速,增加了军队部署,印度也因此增派更多部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该地区的空军力量,现在两军实际处于对峙状态。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对双边关系不利。
当然,也有印度学者认为,莫迪政府时期不会解决边界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印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都非常强烈,在当今信息时代,无法控制舆论。即使印方希望解决边界问题,莫迪政府也会先巩固边界地区的安全。


如何解决边界问题?
中印两国都希望能够尽早解决边界问题,但边界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谅互让”的基础之上,任何一方都必须做出让步,特别是“麦克马洪线”必须做出调整;同时任何一方不要企图借助国际压力、落井下石,迫使对方做出单方面的让步。
对于我国来讲,实事求是地说,以“以东换西”方案为基础解决边界问题是最切实可行的途径。除非动用武力,否则我国无法收回藏南,但使用武力对于两个有核国家来说无疑是非常危险的。我国现在可能存在两方面担忧:一是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放弃东段本就不在我国控制下的9万平方公里无法向国内民众交代;二是核实实控线的过程中会将模糊的边界争端具体化,可能将引发更多冲突。我们应对边界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认识,对任何国家来说,边界的膨胀和收缩都是正常现象。同时,应让国内民众明白历史上的边疆概念和边界存在巨大的差异。
而对于印度来说,解决边界问题也有很多困难。在印度国内,部分长期从中印关系紧张中获益的军方和战略界人士已经成为一个特殊利益集团,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和两国关系的稳步提升,他们经常与媒体相互勾结,炒作边界争端。再者,印度现在也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虽然印度国内对1962年的中印冲突及当时尼赫鲁的对华政策有过反思,但并没有产生共识。印度政府也一直没有向民众公布总结当年印度战败原因的“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要解决边界问题,印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要解决边界问题,目前双方应先做好国内舆论工作,边界问题只有在舆论条件成熟后才能解决。特别是印度国内应在改变其领土不容协商的立场方面达成共识,修改其宪法中关于领土“寸土不让”的决定,并应消除其国内战略界、学术界及媒体上关于“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而在双方——特别是印度方面未能达成国内共识的情况下,中印两国利用现有机制保持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减少边境地区驻军,同时促进其他方面关系的发展仍是最佳选择。

文献来源:《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