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专著
专著 paper
《亚洲国家与北极未来》
封面

作者: 杨剑,张沛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简介

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海冰的迅速融化,北极地缘环境、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北极与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纽带联系也前所未有的更趋密切。北极的有效治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航道利用,都离不开域外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积极参与。中国等6个亚洲国家成为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为亚洲国家更深入地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本书是部分亚洲国家学者和北极国家学者最新研究的结晶,对亚洲国家如何更好地参与北极治理和开展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刻阐述和探讨。

作者简介

杨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副主任、欧洲《北极年鉴》(The Arctic Yearbook)国际编委,曾获工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地区战略、极地和网络战略等。

目录
序一 …………………………………………………………………………………………………………………杨  剑
序二 ………………………………………………………………………………………………………………列夫•伦德

第一编 北极治理:使命与演进

变化中北极与适应性治理………………………………………………………………………………………… 奥兰•扬
论北极治理机制及域外因素的纳入……………………………………………………………………………… 杨   剑
亚洲的参与能加强北极治理吗?………………………………………………………………………… 奥拉夫•斯托克
北太平洋北极会议的成果和挑战 ………………………………………………………………………………… 金钟德

第二编 北极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利益

北方海航道的国际化使用——趋势与前景 ………………………………………………………………… 阿瑞尔德•默
中国天然气行业动态概览 ………………………………………………………………………………査道炯 列夫•伦德
加拿大西北航道与俄罗斯北方海航道管理的对比研究  …………………………………………………邹磊磊 黄硕林
北冰洋的治理及其所有权——生物资源和大陆架………………………………………………………  里奥尔德•维格
北极矿业:亚洲的利益与机遇 ……………………………………………………………………… 伊斯琳•斯藤斯戴尔
亚洲国家在北极的经济利益:新加坡的视角 ………………………………………………………………………陈  刚

第三编 北极地缘政治:亚洲和北极国家观点

高北地区的合作与冲突:高政治还是低矛盾? ……………………………………………………………………荣英格
东亚国家对北极的关切与北极国家复杂心态分析  ……………………………………………………………… 张  沛
北欧国家间的北极国际合作机制及其对东北亚国家的启示  …………………………………………………… 程保志
日本北极政策的发展:从介入到战略………………………………………………………………………… 大西富士夫
日本参与北极战略及现状 ………………………………………… ……………………………………………… 陈鸿斌
韩国的北极事务 …………………………………………………… ……………………………………………… 龚克瑜
试析新时期韩国北极航道开发战略………………………………………………………………………………… 李  宁
印度对北极的关注 ……………………………………………………………………………………乌塔姆•库马尔•辛哈
利用区域合作平台深入开展北极科学研究——以太平洋北极工作组(PAG)为例  …………………………  何剑锋


 

    2013年对于北极地区和几个重要的亚洲海洋国家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2013年5月北极理事会于瑞典的基律纳召开的部长会议,会议接纳包括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在内的6个国家成为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这对于提升北极问题在全球议程中的地位,对于亚洲海洋国家在北极事务中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数十年,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在北极出现了生态环境令人忧虑和经济机会反向上升的现象。北极地缘政治也随即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一些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的行为体关于北极的政治活动增加。围绕北极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分担以及北极资源的利益分配,呈现出较为激烈的政治博弈。在北极,由于气候变暖,人类在北极活动的增加,北极近乎原始的环境和生态受到巨大的挑战,围绕着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建立起平衡地区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有效治理制度成为北极治理的当务之急;另外,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将域外因素有效地纳入到北极治理中来,也成为北极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几乎与北极发生剧烈气候变化同时,亚洲海洋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这只凤凰从战争的废墟中得到重生,成为了东亚地区经济的领头雁。而随后十年,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迅速跟进,照亮了中国的“飞龙在天”之路。中国持续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之与世界市场深度融合,促进了中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使得东亚的大陆地区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而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和印尼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迅速发展使得东盟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发展前景。具有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印度也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迈开了大象般有力的发展步伐。
    这些有着传统东方文明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以后因为技术的落后以及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既有的发展动力。但在二战结束之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它们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构成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它们对落后的恐惧和跟上西方国家现代化步伐的热望。
    亚洲国家的发展承接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生产。他们将这种承接当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于是欧美国家大量的生产线转移到亚洲海洋国家。这些亚洲国家成为了世界工厂,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随之迅速上升。北极资源储量的探明和开发的前景也使得亚洲国家变成了北极产品(石油、天然气、矿藏、水产品)的潜在市场。由于亚洲国家人口众多,加之最近几十年财富的积累和民众购买力的提升,这个市场更成为一些北极资源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在加工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亚洲国家都成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国家和航运国家。世界上任何重大航运事件的发生都会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影响,比如说北极航道的开通就可能给亚洲重要的海洋港口城市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与航运成本相关的投资和贸易格局会发生变化,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因此增加。亚洲国家同样是北极航道的使用者。随着气候变化和航行条件的改善,亚洲海洋国家会沿着航道的指引进入北极,这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这些方面,亚洲国家是新来者,需要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
    对于北极国家来说,希望非北极国家特别是亚洲海洋国家能全面了解北极治理的任务,承担起北极治理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对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寄予希望的同时,北极国家也担心非北极国家的参与会增加治理的难度。
    亚洲国家在追赶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体会到工业化对环境、生态和健康的负面影响。亚洲国家有着数千年尊重自然文化的传统,它们正迅速地从工业化迷恋中走出,开始运用亚洲传统知识建立现代生态文明。而且亚洲海洋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快地恢复了教育和学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继日本之后,韩国、中国、印度、新加坡都在技术和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成为了北极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都成为亚洲国家与北极国家在北极治理问题上开展合作的伦理基础和科研基础。
    亚洲国家在感受到北极经济机会的召唤和北极环境治理任务重大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部分北极国家对域外国家的排斥。其中原因既有非北极国家对北极问题认识上的落差,也有部分北极国家在权益、责任和义务安排上的歧视。亚洲国家和北极国家就北极事务应当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为和平的北极、环境友好的北极、生态平衡的北极、可持续发展的北极做出各自的贡献。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空背景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挪威南森研究所开展了“亚洲国家与北极事务”的专题研究,并在2014年4月在上海举办了“亚洲国家与北极未来”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来自印度、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的学者认真研究北极地区自然和生态变化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展现出亚洲国家参与北极事务的正能量——从自然科学、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全面深入了解北极;从环境、生态、资源各方面保护好北极;亚洲国家要与北极国家携手努力,确保北极开发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来自挪威、美国、俄罗斯、冰岛、芬兰等北极国家的学者在介绍北极问题最新发展的同时,对北极治理的任务作了全面的阐述,听取了亚洲国家对北极事务的看法,了解了亚洲国家的政策和实践。北极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学者一起探讨了未来开展合作的领域和方式,达成了共同应对挑战,承担起北极治理和全球治理责任的共识。
    这本论文集是部分亚洲国家学者和北极国家学者最新研究的结晶。论文集的出版,体现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挪威南森研究所开展合作的成果,也体现了亚洲国家与北极国家围绕北极事务良好合作的起点。我们期待未来。
是为序。
 
杨  剑
2014年7月23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