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综述∣上研院举办第八届“北太平洋北极研究共同体”(NPARC)研讨会
杨剑 邱思懿 2021-12-22

        在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指导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为了更好地促进中日韩东亚合作,聚集了三方的相关专家学者,于2021年12月9日召开了第八届“北太平洋北极研究共同体”(NPARC)研讨会。

        来自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日本北海道大学、仁川大学、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日本国家石油天然气与金属矿物资源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远海运集团、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中国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韩国外交部北极事务大使洪永基,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所长坂口秀、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执行院长金钟德分别发表主旨演讲或致辞。

        以下综述根据与会嘉宾发言整理而成。

“北太平洋北极研究共同体”的由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介绍说:北太平洋北极研究共同体成立于2014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是主要创始单位之一,其宗旨是鼓励对北极出现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进行区域性的跨学科研究,交流和分享区域研究成果,增强能力建设,并通过各种机制加强各成员机构间的合作。自共同体成立以来,每年轮流中、日、韩三国举办学术研讨会。按照机制安排,今年会议由中方机构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的此次会议是共同体的第八次学术研讨会。

        杨剑副院长在介绍此次会议的背景时指出,“尽管中日韩三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历史矛盾和现实争议点,但中日韩也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和关于地区发展的共同主张。三方如何在管理好现有矛盾的同时,在一些新的领域形成共识、加强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就显得至关重要。中日韩在北极领域的合作就是一个促进中日韩友好关系的新的增长点。中日韩地理位置相近,都属于北太平洋东亚国家,而且都于2013年被北极理事会批准成为观察员国。三个国家还都是重要的海洋极地科考大国,是北极发展和北极治理的重要的技术提供者。从中日韩自身的需求看,三个国家都是东亚最发达的经济体和航运大国,但也都是能源进口国。参与开发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对于三国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航运开发和资源开采的条件,但环境条件特殊,缺乏基础设施,而中日韩恰好都有建设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造上的优势,能够为北极提供科学和技术的支持。”

        鉴于中日韩三个国家在北极问题上有着相似的立场、共同的诉求和的利益, 2014年中日韩的北极学术机构协商正式成立了“北太平洋北极研究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在分享学术信息、协调三方立场、加强三边合作,促进知识-政策-治理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在全球气候治理、能源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背景下,三国学者以北太平洋国家的视角看北极,共同应对挑战,为北极地区的治理做出贡献。

        俄罗斯是海岸线最长的北极国家,也是距离东亚最近的天然气生产大国。从今年起俄罗斯开始担任北极理事会的轮值主席国,这对于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域外国家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这就是我们今年选择这样一个研讨主题的原因。

        今年的研讨会聚集三个问题:一是“太平洋视角下的北极治理与合作”,二是“俄罗斯北极发展战略、俄作为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北极主要议程以及俄与东亚国家的合作前景”,三是“未来俄罗斯与东亚国家之间的航运与技术合作”。


北极大使谈中日韩俄北极合作

        在会议第一节“太平洋视角下的北极治理与合作”中,中国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韩国外交部北极事务大使洪永基,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所长坂口秀先后做了关于中韩日三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政策和思路主旨演讲。

        中国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首先回顾了2018年第三轮中日韩北极事务高级别对话,第五届NPARC会议与本轮对话背靠背举行。他指出,三方团长在联合声明中高度评价NPARC在促进中日韩三方北极合作所做的贡献。在他看来,现在正是讨论东亚国家与俄罗斯合作的正确时机。今年五月,俄罗斯正式开始北极理事会的主席任期,中日韩作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国也需要利用对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为理事会工作做出贡献。

        接着,他介绍了中俄北极合作取得的新进展,体现为:政策沟通达到新层次、务实合作取得新成就、多边协同迎来新机遇三个方面。在政策沟通方面,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双方最高领导人在今年的联合声明中同意进一步加强北极航线的合作,共同促进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务实合作方面,中俄双方就“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协调达成重要共识。亚马尔北极LNG-2等重要能源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国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也合作建立了一个极地设备技术联合实验室。此外,在多边合作方面,俄罗斯在担任北极理事会主席期间提出了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研究和救援能源在内的70多个新项目。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北极国家为北极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他强调,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之一,将通过与各方的交流合作,为北极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他对推动中日韩俄未来北极合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维持新北极的和平与稳定,在北极的任何冲突中都不会有赢家,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北极国家,而东亚国家也都是北极事务的利益相关者,有责任帮助维持北极和平与稳定的局面;二是共同挖掘合作潜力,东亚是北极航路连接亚洲的第一站,中国、韩国和日本都是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国,可以作为北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亚洲市场。北极的基础设施落后,缺口很大。如果没有亚洲国家的支持,就不可能完成北极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要重视极地海洋治理的实践,促进三边合作,明确对北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愿景以及三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四是遵循科研主导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继续加强三方在科研领域的合作,以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北极做出贡献;五是提升多边合作,中日韩共同在2013年被接受成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国,且共同参与了几轮关于《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的谈判,都是北极科学部长会议和北极圈论坛的频繁和重要的参与者,所以更应当在未来在以上平台上加强中日韩之间的,以及中日韩与俄罗斯之间的多边合作关系。

        韩国外交部北极事务大使洪永基(Young-ki Hong) 介绍了韩国的北极政策框架、韩国北极事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对未来中日韩三方北极合作的重点阐述了韩方的观点等。韩国的北极政策框架以塑造北极未来的先行者和伙伴关系为愿景,提高在北极治理和经济方面的参与度与应对北极地区的各种挑战为政策目标,持续参与北极事务并为北极地区的治理做贡献。他指出,北极的气候和环境影响整个地球,韩国作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国和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非常重视北极气候变化以及北极可持续发展。2019年在釜山开展的第四届关于北极问题的三边高级别对话与多年来在中日韩轮流举办的北太平洋北极研究共同体研讨会也都积极促进着中日韩的三边合作。

        他提出,未来推动多方合作的路径主要有两点:一是深入与北极土著民的接触与合作,韩国参与了诸如北极氢能应用和示范项目的试点计划、与北极学生的交换教育项目等;二是通过《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共同塑造北极治理,该协定作为第一个包含了非北极国家的北极区域协定,代表了北极周边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试图保护和管理北冰洋中部的渔业资源。

        他强调,北极地区的变化带来全球性的影响,未来北极需要更稳健的治理,韩国作为负责任伙伴将持续为北极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这次日本的原北极大使有了新的外交任命,而日方新的北极大使尚未确定。因此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所长阪口秀(Hide Sakaguchi)代表日方做了主旨发言。阪口秀所长 首先介绍了日本的北极战略,然后对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北极治理项目做了简要介绍。该研究所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北极治理的角度解决全球海洋问题,包括提高日本对北极政策和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他指出该项目从二轨路径通过提供产-学-政合作平台,并为日本海洋政策与规划提出了政策建议。此外,该项目还组织北极治理国际研讨会以推动北极治理与合作,建立并加强北极地区高层利益相关者的网络。

        他分析了北极对日本的重要性,并从非官方的角度对日本北极政策发展、日本新北极科考船建设提出政策建议。日本虽然不是一个北极国家,但是通过海洋和大气环流却很容易受到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地理上靠近亚洲地区的北冰洋,因此也在经济和商业领域享有诸多机会。笹川和平财团研究所的任务是分析围绕北极的情况以及北极国家和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的北极政策,并为日本提出一个战略。日本海洋地球科学与技术机构(JAMSTEC)宣布,将在2021年开始,在五年内建造一艘新的具有破冰能力的北极研究船,投资额为335亿日元。该船也将作为各国研究人员的国际平台,具体相关政策有待研究所讨论。最后,他欢迎大家参与明年3月将于东京举办的“2022北极圈论坛—日本分论坛”。

北冰洋海冰融化与北极航运未来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会成员、高级工程师蔡梅江分析了北极2035北极航运前景以及东北亚北极航运合作。他首先回顾了2013年至2020年北极航运的实践发展,共有33艘船舶投入使用,完成了42个航次。他指出北极航运存在诸多风险,其中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有三方面:一是极地的特殊自然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极地环境十分脆弱;二是与其他海区相比,北极地区的导航基础数据严重不足;三是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甚至至今还未能有效地检验现场应急救援能力。

        其次,他从通航窗口期增加、“北极主干线”建设(Arctic trunk line)、西北半球运输系统重建等介绍了北极航线的发展优势,并指出北极航线可以减少世界贸易成本和海运压力、减少航运业的碳排放。此外,他预测北方航道货运量将会持续增长,并在未来全年通航,重构全球航运体系。全球交通、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最后,他对东北亚北极合作的机遇与路径进行了阐述。其中,他提到了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目前的世界仍处在新冠疫情的爆发期,二是今年苏伊士运河堵船事故,三是液化天然气被公认为是未来航运业低碳能源的首选燃料。综合以上几点,他认为未来很可能会改进现有的运输模式。如果东北亚、欧洲和北美这三个地区能够通过极地航线连接起来,那么运输效率将大幅提高,全球海上运输压力也将得到减轻,同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北极海冰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山口一(Hajime Yamaguchi) 介绍了海冰预测对北极航运的重要性。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日本的国家北极研究的项目——北极可持续发展挑战II。其中,该项目的优先议题中就包含进行海冰预测实验的北极海冰信息中心。

        之后,他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不同时段阐述了北极冰情预测对于航运信息的必要性,分享了近年来通过北极海冰变化的预测情况用于判断北方海航道的开放时间等相关数据,并简要介绍了整个预测系统的运行模式,指出该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韩国仁川国立大学西北物流教育合作与人力资源发展项目副主任崔苏范(Su-Beom Choi)介绍了俄中日韩之间关于未来北方海航道的合作。他首先通过一组数据分析了北方航道近年的开放时间和货运情况以及对未来的预估。北方海航道的开放时间从2016年的14天增加到2020年的88天,集装箱运输量从2011年的300万吨提升到2020年的3200万吨,并在2030年有望达到130万吨。

        之后,他分析了俄罗斯的北方航道发展和投资,主要体现在北方航道的货量增加,建设转运中心港口,发展集装箱北方过境走廊,北方航道数字服务平台的开发,以及在北方航道发展无人驾驶船舶等方面。

        他认为,未来可通过无人船和智能船等设备克服人为失误造成的航运事故;并建议通过共同开展航线科研、分享航道信息以及共同提供集装箱服务等路径促进俄中日韩北极合作。


中日韩俄四国北极合作的前景

        哈尔滨工程大学北极蓝色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叶罗辛∙瓦西里(Erokhin Vasilii)和高天明教授阐述了俄罗斯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的中俄科技合作新愿景。他首先指出俄罗斯作为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的北极主要议题包括经济合作、基建与可持续航运等多个方面。

        之后,他列出了俄罗斯未来需要发展的不同技术领域以支持船队在北极航行。此外,他也具体介绍了俄罗斯2035年前发展北极航道基础设施的计划。

最后,他介绍了中俄在北极航运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合作范围、提升空间、合作动力等,以及双方在科研合作领域的进展。

        日本经济学家、日本国家石油天然气与金属矿物资源机构项目主任原田大辅(Daisuke Harada)介绍了北极资源发展对日本的意义。他首先重点介绍了目前俄罗斯加快勘探生产活动对日本能源安全的影响。根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的数据,他分析了俄罗斯油气的出口情况,指出俄罗斯掌握了日本能源安全的“钥匙”。

        之后,他主要介绍了北方海航道面临的挑战和现有路线的缺点。北方航道面临所需破冰船的规格;依赖于海冰状况,全年航行有困难;以及市场的有限性这三个主要挑战。此外,现有路线也有三个缺点,分别是:路线会途经几个有争议的地区;容易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容易遇到海盗问题。

        他认为北方海航道前景可观,俄罗斯政府需要扩张和发展国内工业与市场以解决俄罗斯的能源运输问题。并且对于日本与俄罗斯两国而言,北极资源发展合作乃是双赢。

        中国海洋大学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主任郭培清以现实主义的视角分析了俄罗斯作为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中韩日三方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可能、合作需求、合作意义以及推进路径等。首先,他分析了中日韩三国需要在北极事务上合作的原因,并明确了三方合作的必要性。他认为,合作发生的前提条件一般有三,一是利益诱惑,二是外来压力,三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结合。并且他指出,三个国家在北极地区有着相同的地位和要求,但却没有相互合作的冲动和意图。

        其次,他分析了合作的意义与其带来的利益。他认为,三方北极合作有利于将共同利益最大化、避免恶性竞争、推动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等。而且当下的时间点,俄罗斯对东亚的依赖正在不断加深,而美国则有迹象从东北亚“撤出”。

        最后,他指出,未来可以通过将三方对话机制扩大到中韩日俄四方对话机制,就油气产业、冰区运输、破冰船建设、北极发展银行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展开讨论。

        韩国水产海洋开发院极地研究中心主任金珉秀(Min-Su Kim)主要介绍了韩俄北极合作与俄罗斯北极发展战略的对接。他首先对俄罗斯的北极政策与发展进行介绍,其对2035年北极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将主权和领土完整视为国家利益,并围绕北极人民、经济、环境、国际合作与安全这五个支柱展开。2035年北极航线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也提出了港口、造船等11个领域的84个项目。它的目标是使用生态/安全友好的全新技术建设北极航线和相关基础设施。此外,他还介绍了2035年的北极发展与安全战略的三个优先事项:一是加强北极地区的安全,二是通过经济增长摆脱经济制裁,三是通过区域发展的平等化来稳定政治领导地位。

        其次,他指出北极合作存在诸多机遇,包括北方海航道的开发利用、北极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北极LNG2项目、科技发展和投资等。但另一方面,北极合作同时也存在若干需要多加考量的干扰因素,主要分为四个因素,分别是:美欧俄之间的经济制裁、美欧俄之间的能源霸权冲突、北极地缘政治变化以及航道安全与环境影响。

        再次,他对韩国与俄罗斯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前景持有乐观态度,并分析了两国在北极问题上合作的动力,包括利用韩国与俄罗斯外交关系30周年的优势开创合作的新纪元,以及两国之间经济合作的潜力。

        最后,他对中日韩三国与俄罗斯的北极合作提出五个建议。第一,他提议建立“NPARC+”机制,以推动东北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北极合作。第二,开展诸如“雪花”项目的以能源为基础的联合合作。第三,开展基于生态和安全的北极航线合作。第四,开展更多破冰船相关的科研合作。第五,联合参与北极理事会工作组或给出提案。





文献来源:上海国研院,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