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院作者
- 陈鸿斌
- 副研究员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前所长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海洋安全视域下的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海军建设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民进党南海政策是向美国交心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谈菲律宾总统访华
- 东盟为何未理会南海仲裁案
-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 菲律宾仲裁案判决与中国之应对
- 谋划南海问题需要战略高度
- 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与国际海洋法斗争
- 如何看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杂音”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日本痛失首份军火大单
陈鸿斌
2016-12-26
4月26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该国南部拥有众多造船厂的阿德莱德宣布:将选择法国防务公司(DCNS)作为合作伙伴,在该国建造12艘潜艇(总造价约385亿美元),因为法国的方案“最适合澳大利亚”,而参与竞争的德国和日本出局。日本本以为凭借其“苍龙级”潜艇具有独门秘笈的技术优势以及两国的特殊关系,拿下这份大单十拿九稳,这一结果显然使得日本神情黯然。
4月25日,特恩布尔总理向安倍首相提前告知了这一结果,安倍对此表示“遗憾”,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还要求澳方“给个说法”:何以未能采纳日本方案?两年前,为了全力推动日本武器装备“走出去”,安倍政府出台了“转让防卫装备三原则”,以此来取代原先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参与澳大利亚潜艇投标,是此后日方的第一个大动作,日本当然是志在必得。就在4月1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白龙级”潜艇首次抵达澳大利亚军港,准备参与两国的联合训练。此举本有“现场示范”之意,不料就在开始训练的第一天(20日),当地媒体披露澳大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已剔除日本,其原因是日本的投标显得“充满官僚气息,缺乏热情”。
而据澳方诸多相关人士透露,与法国和德国竞争对手相比,由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联合组成的日方投标人在经验上显得明显欠缺,其对澳大利亚军方的推销努力也明显不如对手,甚至连自己的游说对象也不很明确,这成为日方的致命短板。因为此前日方并无任何军火装备的出口经验,至于在国外生产潜艇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今后的生产过程就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对手尤其是法国防务公司在该领域则是熟门熟路。
另外,法国防务公司之所以能够中标,其卖点就是在澳大利亚建造,由此可以为当地提供2800个工作岗位,建造潜艇所需的钢材也尽可能就地采购。在资源出口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今,这是一个“大礼包”,澳方甚至将这一天定位于“21世纪澳大利亚经济的可喜可贺之日”。对预定在今年7月2日举行大选的特恩布尔政府来说,这一方案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对日本来说,澳大利亚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日本打造“对华包围圈”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去年9月下台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阿博特曾与安倍打得火热,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准盟国”程度,双方还曾达成联合开发潜艇生产技术的协议。向澳大利亚出口潜艇技术,不仅可以对中方在南海的相关努力打入一个重要的楔子,形成牵制,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日美澳三边安全合作档次,因此美方也通过“非正式渠道”表示希望日本中标。加强与日本乃至澳美日三边合作当然是澳方的既定政策,但此举显然不能以损害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为代价。澳大利亚当然注意到中国是明显不希望日本中标的。今年2月王毅外长在与澳大利亚外长毕绍普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就明确表示:“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必须考虑到日本曾长期限制武器出口这一历史因素”。
由于上述原因,日本防卫部门非常担忧此举可能使日本的核心潜艇技术外流至中国,因此对参与投标就有点投鼠忌器。与此同时,相关企业也根本未能为此竭尽全力。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直到今年4月15日才在当地成立企业法人,而法国防务公司早在1年前就已捷足先登。法国和德国在当地的法人企业均由在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拥有广泛人脉关系的人士领衔,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而日本的领头者则是驻澳大利亚大使。做生意,外交官当然不如商人。做买卖不会吆喝,那当然是很难做成生意的。另外,在技术转让问题上,日本也显得很谨慎,而法国防务公司明确表示将转让有关潜艇生产的知识产权,积极协助澳方企业掌握相关技术。这一系列强烈反差,早已使竞争态势明朗化:日本根本没戏。可日本却一直盲目乐观,自娱自乐。及至木已成舟,则悔之晚矣。
4月25日,特恩布尔总理向安倍首相提前告知了这一结果,安倍对此表示“遗憾”,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还要求澳方“给个说法”:何以未能采纳日本方案?两年前,为了全力推动日本武器装备“走出去”,安倍政府出台了“转让防卫装备三原则”,以此来取代原先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参与澳大利亚潜艇投标,是此后日方的第一个大动作,日本当然是志在必得。就在4月1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白龙级”潜艇首次抵达澳大利亚军港,准备参与两国的联合训练。此举本有“现场示范”之意,不料就在开始训练的第一天(20日),当地媒体披露澳大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已剔除日本,其原因是日本的投标显得“充满官僚气息,缺乏热情”。
而据澳方诸多相关人士透露,与法国和德国竞争对手相比,由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联合组成的日方投标人在经验上显得明显欠缺,其对澳大利亚军方的推销努力也明显不如对手,甚至连自己的游说对象也不很明确,这成为日方的致命短板。因为此前日方并无任何军火装备的出口经验,至于在国外生产潜艇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今后的生产过程就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对手尤其是法国防务公司在该领域则是熟门熟路。
另外,法国防务公司之所以能够中标,其卖点就是在澳大利亚建造,由此可以为当地提供2800个工作岗位,建造潜艇所需的钢材也尽可能就地采购。在资源出口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今,这是一个“大礼包”,澳方甚至将这一天定位于“21世纪澳大利亚经济的可喜可贺之日”。对预定在今年7月2日举行大选的特恩布尔政府来说,这一方案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对日本来说,澳大利亚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日本打造“对华包围圈”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去年9月下台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阿博特曾与安倍打得火热,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准盟国”程度,双方还曾达成联合开发潜艇生产技术的协议。向澳大利亚出口潜艇技术,不仅可以对中方在南海的相关努力打入一个重要的楔子,形成牵制,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日美澳三边安全合作档次,因此美方也通过“非正式渠道”表示希望日本中标。加强与日本乃至澳美日三边合作当然是澳方的既定政策,但此举显然不能以损害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为代价。澳大利亚当然注意到中国是明显不希望日本中标的。今年2月王毅外长在与澳大利亚外长毕绍普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就明确表示:“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必须考虑到日本曾长期限制武器出口这一历史因素”。
由于上述原因,日本防卫部门非常担忧此举可能使日本的核心潜艇技术外流至中国,因此对参与投标就有点投鼠忌器。与此同时,相关企业也根本未能为此竭尽全力。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直到今年4月15日才在当地成立企业法人,而法国防务公司早在1年前就已捷足先登。法国和德国在当地的法人企业均由在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拥有广泛人脉关系的人士领衔,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而日本的领头者则是驻澳大利亚大使。做生意,外交官当然不如商人。做买卖不会吆喝,那当然是很难做成生意的。另外,在技术转让问题上,日本也显得很谨慎,而法国防务公司明确表示将转让有关潜艇生产的知识产权,积极协助澳方企业掌握相关技术。这一系列强烈反差,早已使竞争态势明朗化:日本根本没戏。可日本却一直盲目乐观,自娱自乐。及至木已成舟,则悔之晚矣。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