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
- 研究员
-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所长助理
- [email protected]
- 海洋安全视域下的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海军建设
- 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进程、动因和前景
- 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探析——以中菲“南海仲裁案”为视角
- 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中立政策评析
- 关于磋商“南海行为准则”前景的分析
- 论南海问题“东盟化”的发展——东盟政策演变与中国应对
- 东南亚地区海事安全合作的国际化:东盟海事论坛的角色
- 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 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新伙伴关系
- 美菲同盟关系的战略转型与南海问题
- 民进党南海政策是向美国交心
- 谈菲律宾总统访华
- 东盟为何未理会南海仲裁案
-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 菲律宾仲裁案判决与中国之应对
- 谋划南海问题需要战略高度
- 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与国际海洋法斗争
- 如何看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杂音”
- 《公约》难以为南海仲裁案相关问题的裁决提供依据
- 从“延长与印度石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约”看越南野心
近日,针对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将部分参与南部演习部队调回常驻地的命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对任何减少军事存在、缓解顿巴斯局势的举措表示欢迎”。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即将启程飞赴基辅,一度处于冲突边缘的乌克兰东部局势出现缓和迹象。虽然该问题尚未彻底回归政治协商的轨道,但各方在保留“后手”的同时,也基本实现了自身的战略意图。
对美国而言,虽然拜登和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存在诸多分歧,但从叙利亚、阿富汗全面撤军并减少海外军事投入等同步动作表明,局部“战略收缩”在两党间已出现共鸣。在此大背景下,美国显然无意因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爆发直接军事冲突。
然而,通过“象征性”经济和军事援助支持泽连斯基,甚至鼓动乌克兰国内鹰派势力加大对俄挑衅,保持乌克兰东部地区长期处于“冲突与缓和”的脆弱平衡,不但强化了美国作为欧洲应对“俄罗斯威胁”不可替代者的话语建构,也成为拜登彰显重塑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决心的又一力证。
从俄罗斯宣布“撤军”的结果来看,普京在俄美元首通话中对和平解决危机的承诺并非“口头支票”。可以预料,布林肯选择此时“高调”访乌既要给泽连斯基吃下“定心丸”,重申美国将坚定维护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但更要督促乌从边境地区同步撤军以示姿态,确保美俄达成的政治默契不被打破。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泽连斯基通过激化乌东局势以求“内压外导”的策略基本实现,乌国内对于其未兑现反腐和经济发展等竞选承诺的关注度显著下降,一度不足20%的支持率也出现回升迹象。更为重要的是,乌通过此次事件以欧洲的“挡箭牌”自居,将是否成为北约“抗俄前沿”的皮球再次踢回给欧洲。
就未来看,即便不能直接获得北约的“快速入场券”,也完全可以借此“投名状”换取美欧对其更为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
与此同时,德国、法国等北约核心成员仍未摆脱两难困境。一方面,的确需要照顾东欧国家的“天然恐俄症”,对“反俄挺乌”的呼声予以安抚。另一方面,又不能打破北约长期以来形成的“潜规则”,也就是不吸纳与他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加入北约。
但总体来看,只要避免乌克兰成为大国博弈中真正的“战场”,其作为欧俄之间战略缓冲区的独特价值就依然存在,乌东地区的相互对峙得以缓和自然也符合欧洲期待。
经过拜登“百日新政”后的相互试探,俄罗斯深知短期内与美实现“和解”甚至“重启”双边关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美国当前的政治氛围下,俄外长拉夫罗夫有关“将始于奥巴马时期的俄美关系归零”的想法不可能得到任何回音。
有俄国学者提出,俄罗斯在拜登眼里仅为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二流强国”,根本无法在实力上与西方竞争,这显然无法满足俄自苏联解体以来对“荣耀与尊严的迷思”。俄当然期待俄美关系的“稳定和可预测”,但更为强调自身的平等对话地位,寻求美欧承认其国际政治“头部玩家”的地位。
乌克兰东部局势不仅关系到俄西部安全和后苏联空间的整体稳定,也是俄向拜登政府表明自身立场的重要议题。因此,俄以“大兵压境”的形式亮出“底牌”,使北约不敢轻易触碰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指出的“自己划定的红线”,也通过“极限对峙”换取了美俄元首间的直接互动。
从目前看,此次俄乌边境对峙没有出现明显的“赢者通吃”或“一边倒”现象,一场没有明显输家的较量或将成为此次事件的最终注脚。
文献来源:看看新闻,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