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陈东晓
- 研究员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海洋安全视域下的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海军建设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民进党南海政策是向美国交心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谈菲律宾总统访华
- 东盟为何未理会南海仲裁案
-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 菲律宾仲裁案判决与中国之应对
- 谋划南海问题需要战略高度
- 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与国际海洋法斗争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如何看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杂音”
《全球安全治理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
封面
作者: 陈东晓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简介
本书基于对新世纪以来全球安全局势和世界政治最新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围绕全球安全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之间的互动这一主线,分别从全球安全治理的新问题和新格局、联合国改革的理论范式、安理会和集体安全决策机制改革、国际冲突管理与和平重建机制的发展、军备控制及裁军机制的改革与发展等五个专题,综合理论、历史和当前实践等多个视角,分析探讨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在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下的改革方向和路径,并结合各专题讨论,介绍和阐述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立场,以及中国学术界的分析及思考。
作者简介
陈东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中美关系、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等,主持并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外交部、财政部和国台办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担任《国际展望》杂志主编,是上海未来亚洲学会会长、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同时还担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目录
导论
第一章全球安全治理的新问题和新格局
第一节当代安全需求的激增与变异
第二节安全供应的“能力再造”及困境
第三节中国的应对及思考
第二章联合国改革的范式之争
第一节组织角色的嬗变
第二节改革路径的选择
第三节中国的立场及思考
第三章安理会与联合国集体安全决策机制改革
第一节安理会机构改革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安理会职权范围的界定与扩展
第三节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面临的重大争议问题
第四节中国的参与及对策
第四章 国际冲突管理与和平重建机制改革
第一节国际冲突预防机制建设
第二节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演变及特征
第三节联合国领导的和平重建行动
第四节中国的参与及政策思考
第五章联合国军备控制与裁军机制的改革
第一节联合国的军控与裁军历程
第二节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困境分析
第三节改革方向及中国的政策思考
附录1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节选)
附录2 2005年世界首脑大会成果文件
附录3潘基文秘书长关于联合国工作的报告
附录4 1948年至2012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清单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全球安全治理的新问题和新格局
第一节当代安全需求的激增与变异
第二节安全供应的“能力再造”及困境
第三节中国的应对及思考
第二章联合国改革的范式之争
第一节组织角色的嬗变
第二节改革路径的选择
第三节中国的立场及思考
第三章安理会与联合国集体安全决策机制改革
第一节安理会机构改革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安理会职权范围的界定与扩展
第三节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面临的重大争议问题
第四节中国的参与及对策
第四章 国际冲突管理与和平重建机制改革
第一节国际冲突预防机制建设
第二节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演变及特征
第三节联合国领导的和平重建行动
第四节中国的参与及政策思考
第五章联合国军备控制与裁军机制的改革
第一节联合国的军控与裁军历程
第二节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困境分析
第三节改革方向及中国的政策思考
附录1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节选)
附录2 2005年世界首脑大会成果文件
附录3潘基文秘书长关于联合国工作的报告
附录4 1948年至2012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清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