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宗义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2020年,从军事到经济,中印关系依旧颇为紧张;新冠疫情的到来,也给莫迪政府带来了新的压力,更便于他甩锅中国。随着印度国内矛盾凸显和国际局势变化,印度在内政外交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围绕这些变化,观察者网专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勾勒2021年中印关系可能呈现的趋势。
观察者网:最近一家欧洲独立智库发布了名为《印度编年史》(Indian Chronicle)的报告,揭示了印度情报机关长期在海外发布虚假信息,抹黑中国和巴基斯坦。这类杜撰中巴“黑料”的舆论攻势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反华逐渐成为印度的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舆论战?
刘宗义:现在西方人把这个问题给揭露出来了,实际上我们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个状况。当时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后。我2015年在巴基斯坦调研中巴经济走廊的时候,巴基斯坦朋友曾经说过一个事情,就是印度人运用英语方面的优势,常常编造一些小道消息,并通过一些门户网站大肆散播。比如在Google搜索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时候,排在前面的几乎全是负面消息。当时巴基斯坦朋友提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实在的,我感觉很吃惊。
另一个就是所谓的债务陷阱问题。“债务陷阱”这个词是印度学者切拉尼最早提出的,当时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债务陷阱外交》的文章,然后西方媒体立马转载,这个词就风行世界了。
我们感觉到印度在引导舆论、制造负面消息方面是非常卖力的,甚至可以说非常猖獗。像近些年来,我们中国学者经常发表一些关于印度、关于中印关系的英文文章,就不时会遇到印度人专门注册邮箱,发邮件过来骂我们。
印度人这么做,一方面是他们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和比较便利地运用西方的舆论工具。另外,他们自己国内的媒体也非常多,特别是现在印人党上台之后,经常利用旗下的网站、电视台散播一些对中国不利的负面消息。比如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很多负面消息也是首先从印度传出来的。比如说新冠病毒是中国制造的生物武器,然后宣称要向中国索赔,等等。
目前,我们确实在国际舆论场当中缺乏话语权。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就是像我们一些学者指出的,我们要加强外宣的能力。再一个,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鼓励学者多发表一些英文的文章,实际上我们中国很多学者还是有这方面素养的。我们应该多发声,然后把这种国际话语权夺过来,以正视听,让国际社会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封杀中国APP这种事,印度倒是学得快。图为印度新德里一名示威者举牌呼吁停用中国应用程序,图片来源:星岛日报
观察者网: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日前报道称,一名美国高级指挥官曾表示,美国与印度之间的情报共享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与中印边境局势有关的情报。报道还称,美国正在帮助印度“监视”中国军队。考虑到这些,您觉得拜登上台后,美印之间在针对中国的协作中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新动向?
刘宗义:因为美印签署了《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所以他们在信息情报方面是有合作的。而他们的这种信息互换实际上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特别明显的是今年的加勒万冲突之后,8月底印方就采取了所谓的“先发制人式”进攻行动,然后占据了班公湖南岸的几个高地。
这种行为肯定是在美方的情报支持之下做的。因为单凭印方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清楚地知道我们中国军队的位置,只有知道我方在那个地方没有人,他们才敢上那儿去。BECA签订之后,涉及到卫星定位这方面的信息共享,有了相关信息支持之后,印方一些军事行动的精度能得到提高。
拜登上台之后,他和特朗普有所不同,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应该是稳定性、可预测性更强,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样,充满不可预测性。由于特朗普时期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所采取的毫无底线的对华政策,印度得利很多。从这方面来讲,拜登上台之后,印度能够在中美之间,利用中美关系紧张来获取好处的空间将会缩小,这是一个方面。
但另一方面,拜登上台之后,对华政策不会有大的改观。我觉得,他还是会持续特朗普政府时期的那种高压态势。而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有一个很大不同,他会加强与盟友之间的合作。所谓的盟友,其实也包括印度。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当中,印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特朗普政府时期是把印度的地位提得更高了,我觉得拜登在这方面不会减弱,只会加强。未来,他们在很多方面会加强协作。考虑到印度在西藏问题上,在利用达赖集团这方面有优势,炒作西藏问题可能成为他们合作的一个方面。
现在,中印之间的边界对峙延续下去已经确定无疑。拜登上台之后,印度可能还会在边界问题上有新的动作,甚至在海洋上有所动作,然后引起美方注意到其战略价值。所以我觉得中印关系很难改观。
观察者网:眼下,印度和越南走得很近。这是否也值得我们警惕?
刘宗义:对,我们确实需要注意,但是印越之间这种合作应该翻不起太大的波浪。因为实际上他们是一种相互利用,进而对中国施压的这么一种姿态。通过这样的施压,印度想迫使中国在边境问题上做出让步。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在这儿摆着,所以他们也很难给我们造成多大的威胁。
应该说,这种互相利用牵制中国的态势是非常明确的,因为印度和越南的合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越南给了印度两个石油区块,让他勘探石油,结果勘探半天没什么成果。后来印度人想把这两板块还给越南了,越南劝说之后,印度才继续保留。
莫迪上台之后,把“东向政策”改成了“东向行动政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和中国有矛盾的这些国家,更是印度的重点合作对象,印度要在中国周边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反包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和越南,不仅加强经济方面的合作,而且还进行战略和安全合作,包括军舰互访,联合军事演习等等。
莫迪突然访问中印边境列城,图自印媒
观察者网:如您所说,尽管选择退出RCEP,印度与东盟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一些观点认为,随着印度裔侨民在东盟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印度化东南亚”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宗义:我觉得这种看法太乐观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印度裔在东南亚分布比较多的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新加坡,那里有相当一部分印裔,大部分是从印度南部去的;再一个是在马来西亚,那些印裔基本上也是从印度南部去的。
印裔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地位没有在新加坡的高,特别是在新加坡外交界,很多新加坡的外交官都是印度裔的,我见过很多。所以说,他们在新加坡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是在其他国家影响力没那么强。
当然对于印度方面来讲,印度认为东南亚应该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许多印度战略学界的人士,都透露过这样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在历史上,印度对东南亚是有文化影响的。而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东南亚国家,受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很深,比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就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文化产物。还有印度尼西亚的那些古代遗迹,也都是印度教的。越南南部的占婆国,也有印度教的信仰。泰国和缅甸都是南传佛教国家。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尽管印度希望能在东南亚有更深的影响,但这只是一种希望,我觉得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2016年,莫迪访问越南。图片来源:新华网
观察者网:作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今年,巴基斯坦第一条地铁开通了,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现在,我们提出的期望是要将中巴经济走廊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您能否为我们展望一下,中巴经济走廊未来的建设进展和发展趋势?
刘宗义: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也是先行先试项目。2015年习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之后,中巴经济走廊取得了比较快的进展。目前,早期收获项目大部分已经完成了。
从去年开始,伊姆兰•汗政府很重视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现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重点已从原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了民生领域和产业合作。因为之前,谢里夫政府时期,中巴经济走廊主要在能源、基建方面取得的进展比较大。巴基斯坦前两年能源短缺问题非常严重,2015年,我在巴基斯坦的时候,伊斯兰堡每隔两小时就会停电一小时,现在这种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在第一个大型煤电项目落成之后,巴基斯坦的能源短缺问题马上就得到了缓解,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能源问题的解决,也为后续的民生、工业领域的合作项目奠定了基础。
眼下,新冠疫情没有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干扰。另外,巴基斯坦方面这两年也加强了建设力度。一个比较明显的措施就是成立了中巴经济走廊管理局,这个管理局主要是军方的退役将领来主管,由此为相关建设提供了协调机制。今年,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ML1)的项目也正式落实了,中巴两国合作建设。
当然,现在中巴经济走廊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大挑战就是巴基斯坦的财政赤字问题。巴基斯坦在国际上借了不少钱,不仅包括中国的、沙特的,而且包括IMF的。而IMF给巴基斯坦借贷,是有一定条件的。巴基斯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的纾困贷款协议,限制了巴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开支规模。在这方面,巴基斯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另一个挑战则来自安全方面。由于南亚地区地缘政治竞争的态势加剧,一些国家也企图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合作进行破坏,特别是印度。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重大能源项目竣工投产,这是2017年7月3日拍摄的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燃煤电站的全景。图自新华网
观察者网:新冠疫情之下,印度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衰退,最近还发生了数万农民进首都的抗议事件。您怎么评价莫迪这一年在处理内政方面的表现?
刘宗义:今年,莫迪在内政方面失分很多,但是他的声望没有受到过多影响。因为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这样一种社会思潮的烘托下,印度人对莫迪有着盲目的崇拜。而且莫迪在对外甩锅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于是也转移了矛盾。
莫迪在内政方面,尤其是经济政策方面,存在问题不是一年两年了。2018年之后,印度经济就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实际上疫情反而对印度的这种经济表现,起了一定的掩盖作用。也就是说,疫情给了莫迪一定的借口,来说明经济的困境并不是因为他的政策不行造成的,而是因为疫情,而疫情又可以甩锅给中国,把责任推到中国身上。
在疫情防控方面,莫迪做得也不好。依照印度自己的内部评估,现在至少有60%的印度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这对印度的冲击非常大。刚开始的时候,印度也曾经采取过封城,甚至封国的措施,但是效果不明显。后续考虑到经济受到影响,他就不采取这种封锁的措施了,只能放开了。当然,这也是印度国内大资产阶级施压使然,他们要求莫迪不能因为防疫影响经济的发展。
莫迪在印度的这种政治体制当中,像一个CEO,他是一个执行者,并不是最终的决策者。在很多事情上,他没法做出政治决断。在他背后,可能有RSS或其他的政治、经济势力,对他施加影响。今年,莫迪政府对一些中资企业采取的经济措施,非常明显地受到了一些大型垄断财团的影响。
总体来说,莫迪政府今年表现得很差,但是他们在利用话语权,利用民族主义情绪,转嫁不利影响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因此,莫迪的个人权威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文献来源:观察者网,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