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宗义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三年多了,南亚国家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已经有很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有很多争论和误解。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学者有必要进行解疑释惑。。
首先,“一带一路”具有双重内涵,它既是一项战略,也是一项倡议。对内,它是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与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旨在改变中国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参与全球市场的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通过促进中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放水平,使之融入全球分工和价值链体系;而对外,“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中国针对世界和平发展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它是一项开放、包容、平等的国际合作倡议,希望得到沿线国家的支持和参与,也希望能够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计划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计划对接。
其次,“一带一路”的核心是深化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合作。当前世界上存在三大经济板块和两大贸易与生产轴心。三大经济板块分别是北美、西欧和东亚;两大贸易与生产轴心一个是跨太平洋贸易和生产轴心,从北美延伸到东亚和东南亚;一个是跨大西洋贸易和生产轴心。三大经济板块之间通过产业分工形成全球性生产和价值链。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崛起,就是因为通过改革开放成功融入全球价值链和贸易网络。当前,全球产业分工已经从过去的产业间分工发展到产业内分工,甚至产品内分工。由于产业分工,各国相互依赖,成为全球命运共同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各国中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成为东亚经济板块的中心,积聚了一些优势产能和大量资金。以前,日本希望成为亚洲“雁行模式”的头雁,现在能够发挥这种作用的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希望推动全球生产和价值链继续深化,向中国西部、中亚、南亚、中东、非洲、东欧等地区扩展,同时也将带动东亚地区的金融网络向这些地区扩展。
“一带一路”对外是一项国际倡议,中国是首倡者,其他愿意合作的国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希望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设施联通,也就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没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不能可能实现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
具体到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一带一路”主要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尼印经济走廊构成。中国希望与南亚和印度洋国家合作,完善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同时在道路沿线和港口附近建设工业园区,与南亚和印度洋国家结成产业合作伙伴,形成经济共同体。此外,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的倡议,因此中国也希望与沿线国家的地区合作倡议和国内发展计划对接,希望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印太经济走廊计划或印度的“恒河—湄公河合作倡议”对接,形成一个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从中亚到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得到沿线国家的响应与配合,沿线各国实现政策对接,必将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最终将不仅是实现“亚洲世纪”,而且也能实现“印太世纪”。
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三年多以来,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一带一路”促进了南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以及南亚与中国的经济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巴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的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有力促进了有关国家经济增长,并为深化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中国已经成为南亚国家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也是南亚一些国家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在南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累计122.9亿美元,南亚国家累计在华实际投资8.9亿美元。2015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额达到1112亿美元历史新高。为解决我国和南亚国家贸易平衡发展的问题,我国对包括南亚在内的最不发达国家,正在落实97%商品免除关税的措施。
其次,“一带一路”也刺激了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发展。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或压力下,南亚国家也提出或者复活了自己的互联互通项目。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在公开讲话中也承认,互联互通对于地区经济合作是有利的,南亚国家欢迎地区互联互通。我们看到印度接连提出“季节”计划、香料之路、棉花之路、Sagar Mala、BINN、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恒河-湄公河合作倡议(印太经济走廊)、印度-伊朗-阿富汗三国联结恰巴哈尔港和中亚的合作项目等。这些地区互联互通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冲突,而是互补。如果这些项目能够真正作为地缘经济合作项目开展,将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
最后,“一带一路”也对地缘政治产生了影响。“一带一路”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地缘经济合作项目,但我们必须承认,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无法彻底分开。由于一些国家对中国抱有根深蒂固的战略疑虑,因此在看待“一带一路”时将其中的地缘政治因素片面扩大了,并且以地缘政治竞争的零和思维模式来对待“一带一路”。这可能会对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印度的三种态度
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大国中唯一未公开表态支持的国家。仔细观察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外交政策和行动,就可以发现印度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有条件的支持和参与。随着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印度可能会参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项目。二是反对和对冲。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印度方面是坚决反对。而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尼印经济走廊,印度也基本持反对态度,怀疑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化解印度对所谓“珍珠链”战略担忧的一种手段。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采取“对冲”战略。三是消极拖延,同时加快印度自己的地区合作倡议的进度。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一直采取拖延政策,现在印度在积极推动印度次大陆国家经济合作协议(BBIN,包括不丹、孟加拉、印度、尼泊尔)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并希望与美日合作推动所谓“印太经济走廊”的建设。
实际上,近两年来,中印两国之间的经济投资合作加强了。两国之间开展了许多大型项目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两国企业之间也有很多合作,中国在印度投资建设中国工业园,一些印度地方政府非常希望吸引中国投资。11月6日至7日,第四次中印战略对话在新德里举行,两国签署了多项初步协议,加大中国对印度沿海制造业、高铁网络、清洁能源、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投资,并确保印度信息技术公司更大程度地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对印度来说,都不是在“一带一路”的名义之下,但对中国来说,都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文献来源: 2016年12月02日中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