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印度应在达赖喇嘛问题上做个了断
刘宗义 2019-04-01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同时也是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出逃印度60年。第十四世达赖喇嘛问题作为影响中印关系的一个老问题,已经存在了60年。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其根源是包括尼赫鲁在内的印度政治家和战略界在文化政治观念、历史观念和国防观念上犯了严重的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错误:

    首先,尼赫鲁及印度战略界有意将文化辐射圈与势力范围混为一谈。印度近代以来成为一个国家是英国殖民的结果,但印度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辐射圈。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尼赫鲁等人企图利用南亚国家对这种文化传统的认同继承大英帝国的统治范围。由于藏传佛教源自印度,西藏与印度在地理上接近,英印在西藏享有一些特殊利益,因此印方很多人认为,西藏也属于印度文化圈。包括尼赫鲁在内的许多印度人认为他们对藏传佛教和十四世达赖喇嘛有一种精神上的亲近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尼赫鲁就产生了“大印度联邦”的构想,其地理范围包括南亚次大陆的所有国家,也包括中国的西藏和缅甸。

    其次,在历史观念上,印度人继承了英国殖民者发明的“宗藩”概念,认为西藏是独立的国家,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是宗主国与藩属的关系。印方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是入侵和占领。这种错误观念也是印方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坚决不让步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中方把整个西藏都占领了,印度只占领了藏南一小块儿,印度吃亏了,所以应该中国让步,而不是印度让步。

    最后,在国防观念上,印度人继承了大英帝国的“科学边界”设想。尼赫鲁等人设想将喀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内务防线,将中国西藏作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国”,将麦克马洪线作为其东北部的理想边界线。因此尼赫鲁政府对西藏的最初政策是想将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之后,尼赫鲁和印度上层人士又采取种种措施阻挠西藏的改革。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西藏保持一种事实上的特殊独立地位,在中印之间充当“缓冲区”。

    尼赫鲁和印方高层的这些错误认知及相关行为使他们站到了中国的对立面,在1959年西藏上层农奴主叛乱之后高调接纳了十四世达赖,并支持十四世达赖在达兰萨拉建立所谓“西藏流亡政府”。尼赫鲁高调接纳十四世达赖与印方其后在中印边界地区推行的挑衅式的“前进政策”,彻底激怒了中国领导人,因此导致了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印度一直将十四世达赖及西藏问题作为要胁中国,甚至图谋分裂中国的一张牌,用得着时就鼓动自称为“印度之子”的十四世达赖和流亡藏人跳出来闹腾一下;当担心他们会影响印度利益时,就对他们实行严格的控制。十四世达赖的代表与中央政府曾进行过多次谈判。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印度在十四世达赖与中国中央政府谈判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十四世达赖的兄长嘉乐顿珠曾在其回忆录中透露,20世纪80年代,由于印度的干预,十四世达赖失掉了与中央政府达成协议的一次最好机会。1988年,十四世达赖提出所谓“中间路线”,以放弃独立诉求为条件,要求建立一个约占中国总面积1/4的“大藏区”,在政治上高度自治、排除其他民族、中央只能有少量驻军。这一主张得到印度和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2003年,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印度政府正式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迄今为止,十四世达赖喇嘛和涉藏问题仍是印度在面对不利局面时对中国打的一张牌。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邀请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总理洛桑森格出席其就职仪式。从印度的这些举动来看,印度政界某些人将西藏作为“缓冲区”的战略幻想仍未改变。

    十四世达赖已经80多岁,是历届达赖喇嘛中活的最久的一个。随着十四世达赖健康状况恶化和流亡藏人内部政治势力的分化,据说印度政府和印度战略界也在讨论十四世达赖的身后事宜,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在十四世达赖死后,配合中方解决转世灵童问题,流亡藏人根据其意愿或者遣返中国,或者归化印度,或者移民西方,彻底消除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但是,持这种意见的人很少。二是与西方一起或明或暗介入达赖转世事宜。比如十四世达赖最近声称转世灵童将出生在印度,表明印度可能希望继续将西藏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的一个筹码。三是积极扶植藏独势力,给中国制造麻烦。如果今后印度采取第二和第三种选择,甚至允许流亡藏人中的激进势力将印度作为威胁中国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的基地,中印关系将陷入重大危机。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国际格局面临大调整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势力企图利用西藏民主改革和十四世达赖出逃60周年的时机做点文章。印度在此问题上绝不能再犯糊涂。6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轮回。中印两国要相互尊重核心关切,不能只是印度向中方提出要求,比如要求中国将某人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支恐名单。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十四世达赖喇嘛问题上,印度政府应该有一个了断!


文献来源:中评网,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