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世博平台 外交盛会
杨洁勉 2010-06-08
        随着世博大幕的隆重拉开和展示活动渐入佳境,人们对世博外交的关注也在逐步提高。所谓世博外交,是指围绕世博会而开展的各类外交活动的总和,当前特指中国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的相关外交。其实,世博会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各国外交密切相关,其中既有帝国的欲望和大国的情怀,也有中小国家的期盼。中国作为首次承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及时地提出了世博外交的命题,并在实践中丰富了世博外交的时代内涵。
  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政治外交平台。出席开幕式的高级政要团组多达50余个,开幕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国家馆日和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来访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其他领导人络绎不绝。中国和各国政府、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等通过世博会开展卓有成效的政治外交,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世博会又是新时期经济和科技外交的重要窗口之一。自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首次引入主题概念以来,世博会开始侧重对人类文明、科技、艺术方面的探讨。上海世博会的国家馆、国际组织馆、最佳城市实践区、企业馆等不仅在高新科技、低碳和绿色经济、城市和人类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效应,更为重要的是把这些理念和实践上升到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探索发展道路的高度,使之成为国际外交的重要议程而产生全球影响。
  世博会还具有当代人文外交的特点。在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软实力和文化因素的今天,人文外交正在发挥其独特作用。当成千上万的中外观众在赞叹各类争奇斗异的展馆时,在欣赏各种琳琅满目的镇馆之宝时,在观看各个民族呈现各具特色的表演时,在参与各种层次互动活动时,他们正在享受着人类多元文化的大餐,也在参与着跨文化的交流,更在共奏着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题的时代交响曲。
  上海世博会展期长达半年,观众数以千万计,它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外交平台。以一国政府机构为主体、以国外民众为对象的公共外交在上海世博会上找到最好的对接口。在世博园区内外,中国向世人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和平发展的形象,世界又向国人展示时代进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中外在互动中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互利共赢。
  世博外交既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形的物质财富,又提供了无形的精神食粮,使中国在规范理念、思想哲学、行为准则、文化教育等方面大有收获。进而言之,中国也通过世博的放大效应,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和推介发展经验,从而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
  世博外交又是中外汇聚 “共同发展、持久和平”共识的重要场所。在世博外交中,中国本着“和而不同”的理念,对有关各方“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而且,世界各种文明相互对话,各种发展道路相互借鉴,共同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进程。
  上海作为中国举办世博会的城市,更在地方外交和外事的层面上直接参与了世博外交。上海通过世博平台,加强了同友好城市、经济企业、文教单位、各界人士等交流联系,丰富了地方大外事的内涵,锻炼了地方涉外干部,体现了地方外事在我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不慎受伤的马耳他总统为上海医生高超的医德医术大为感动之时,当众多展馆主人对上海同行密切配合而赞不绝口之时,当海外游客被“世博人家”的热情好客所深深感动之时,当外国客人在参观世博之余和上海同行交流切磋之时,我们都在分享世博外交的荣誉和成果,都在实实在在地参与世博外交实践活动,都在以我们的努力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