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李伟建
- 研究员
- 西亚非洲研究中心
- 外交政策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上海可巧用办博资源助推后世博公共外交
李伟建
2010-10-28
承办世博会对于上海而言,既是巨大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对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上海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具有积极作用。从公共外交的角度看,上海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世博会不仅仅是展示上海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从上海看中国发展的窗口。上海做的工作也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上海的地方外事更是密切配合国家外交,把上海世博会打造成公共外交的绝佳舞台。
从实践看,上海在助推世博公共外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以机制创新推动公共外交。外事工作指挥部在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和外交部的指导下,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各级地方政府力量、借助专家学者智力支撑,形成上下贯通、内外衔接、互相协调的高效联动机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了公共外交渠道,丰富了我国公共外交的内涵。
第二,依托兄弟省市及长三角地区外事资源、吸收企业参与馆日与主题论坛活动,组织区县参与馆日活动及外国政要和友城代表团的接待交流,并与国际参展方对接互动,成为世博公共外交的一大亮点。这既增加区县对外交流合作的机遇,也让各国人士有机会更加近距离地深入了解中国的民众,有利于在他们心目中留下更加真实和立体的中国形象。
第三,自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组织方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想方设法为游客提供便利,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园区环境和秩序日趋改善,各项运营机制安全有效,充分体现了组织方管理、掌控大型活动的能力和机制创新及措施落实方面的软硬实力,彰显了中国开放、务实、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本次世博会即将闭幕,但上海服务我国公共外交的工作方兴未艾,世博期间的许多经验对上海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需要认真总结。世博实践证明,上海在公共外交方面有资源,有人才。但是,后世博时代,这些资源和人才如何进一步整合利用以及世博期间建立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机制如何保留,都值得思考。此外,世博实践也反映出一些官员在公共外交意识、国家形象塑造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民众需要进一步培养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
笔者以为,上海是全国举办和参与重要国际交流和合作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在国际问题研究和国际关系教学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当前,上海可以充分利用办博资源,配合国家的公共外交战略,整合本市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力量,建立面向全国的涉外管理干部和公共外交人才培训基地,未来或可将其列入上海市人才发展规划。
从实践看,上海在助推世博公共外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以机制创新推动公共外交。外事工作指挥部在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和外交部的指导下,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各级地方政府力量、借助专家学者智力支撑,形成上下贯通、内外衔接、互相协调的高效联动机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了公共外交渠道,丰富了我国公共外交的内涵。
第二,依托兄弟省市及长三角地区外事资源、吸收企业参与馆日与主题论坛活动,组织区县参与馆日活动及外国政要和友城代表团的接待交流,并与国际参展方对接互动,成为世博公共外交的一大亮点。这既增加区县对外交流合作的机遇,也让各国人士有机会更加近距离地深入了解中国的民众,有利于在他们心目中留下更加真实和立体的中国形象。
第三,自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组织方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想方设法为游客提供便利,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园区环境和秩序日趋改善,各项运营机制安全有效,充分体现了组织方管理、掌控大型活动的能力和机制创新及措施落实方面的软硬实力,彰显了中国开放、务实、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本次世博会即将闭幕,但上海服务我国公共外交的工作方兴未艾,世博期间的许多经验对上海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需要认真总结。世博实践证明,上海在公共外交方面有资源,有人才。但是,后世博时代,这些资源和人才如何进一步整合利用以及世博期间建立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机制如何保留,都值得思考。此外,世博实践也反映出一些官员在公共外交意识、国家形象塑造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民众需要进一步培养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
笔者以为,上海是全国举办和参与重要国际交流和合作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在国际问题研究和国际关系教学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当前,上海可以充分利用办博资源,配合国家的公共外交战略,整合本市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力量,建立面向全国的涉外管理干部和公共外交人才培训基地,未来或可将其列入上海市人才发展规划。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