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李伟建接受上观新闻采访,谈以色列总理首访阿联酋
李伟建 2021-12-14

建国73年来,以色列总理12日首次正式访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3日,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在私人宫殿接待以色列总理贝内特,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将此次会面称为“历史性会晤”。照片显示,两人又是微笑握手,又是亲密耳语。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访问不仅是以色列与阿联酋关系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分水岭”。不过,或许是因为在对伊政策上仍存分歧,两国领导人并未公开提及伊朗。

阿以关系“里程碑”

13日,贝内特与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举行会谈,两人共相处四个多小时,比原计划延长两小时,其中两个半小时是私下会谈。阿联酋政府发布的照片和无声视频显示,两位领导人相谈甚欢,穆罕默德还一度在以色列总理耳边低语。

据悉,经贸合作是双方关注的重点议题。据阿联酋官方媒体联合酋长国通讯社报道,两位领导人讨论了双边合作领域,包括农业、食品安全、可再生能源、先进技术等,确认了通过设立联合研发基金推进重要领域合作的共同愿望,以进一步加强贸易和经济关系。双方还就共同抗击新冠疫情进行了讨论。

双方在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称,贝内特此访是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和建立伙伴关系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贝内特则在回程前的视频声明中表示,相信两国关系能够“为中东地区实现和平树立榜样”。

根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穆罕默德已接受贝内特邀请,将访问以色列,但未提及具体访问日期。

去年9月,在美国政府撮合下,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苏丹及摩洛哥四个阿拉伯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今年1月,以色列驻阿联酋大使馆在阿布扎比正式开放。7月,阿联酋驻以色列大使馆在特拉维夫开放。

在外界看来,此次访问标志着阿以两国关系已发生历史性变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就在几年前,以色列人甚至不被允许进入阿联酋,但现在,以色列总理在阿联酋机场受到官方仪仗队的迎接。

“不仅是阿以两国关系,此次访问也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里程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说。以色列建国以来,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紧张,几十年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之后也是冷和平状态。虽然此后埃及和约旦分别与以色列建交,但在经贸、政治等领域也只维持低水平发展。

但阿联酋与以色列的建交与以往不同,是全面合作关系而非象征性关系,可以说代表着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的“分水岭”。丁隆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双方建交后开展人员交往、投资、贸易、科技、情报等各领域合作;其二,两国领导人有望互访,双方使馆也在不到一年内建成开放;其三,按照双方意图,两国建交不只是恢复外交关系这么简单,还包括宗教和解的宏大目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则指出,阿联酋与以色列之间的“历史性会晤”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地区力量再平衡趋势的体现。一方面,国际大背景正在发生变化,各方力量进入重新组合阶段。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中东地区议题的重要性也在发生改变。过去,巴以冲突和地缘政治博弈是地区主要议题。但如今,各国更关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以及自身发展合作等议题,政治诉求已发生变化。

对伊政策现分歧

在贝内特与“新朋友”会晤之际,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相关方正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第七轮会谈。虽然贝内特与穆罕默德并未公开提及伊朗,但外界认为,伊朗问题仍是此次会晤绕不开的坎。

作为美国盟友的以色列一向强烈反对伊核协议。近几周,以色列频繁派出高级官员前往美国、欧洲及中东各国,推动各方对伊朗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9日前往美国分别与美国外长布林肯及防长奥斯汀会面时,就讨论了“应对伊朗构成的共同威胁的军事准备”。

贝内特本人则在2日呼吁伊核协议相关方停止会谈,指认伊朗“核讹诈”并将利用解除制裁得到的经费发展能够威胁以方的武器。

相较而言,阿联酋与邻国的关系则显得更为“微妙”。路透社此前称,阿联酋正在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之间“走钢丝”。

6日,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的兄弟阿勒纳希安罕见访问伊朗,与伊朗总统莱希会面。这是两国2016年降低外交关系级别以来,阿联酋高级官员首次到访伊朗。阿勒纳希安称,此次访问有望成为两国关系的“转折点”。

专家认为,维也纳谈判的重启仍是阿以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关键背景。国际上已有评论认为,伊核协议有望在明年得以恢复。

但由于在对伊政策上出现“温差”,此次“历史性访问”中,阿以领导人会如何谈伊朗问题?又各自打什么“小算盘”?

丁隆表示,以色列与阿联酋能走近,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伊朗,以及共同的朋友美国。因此,如何应对伊朗是两国战略和外交上的重要议题。不过,相比以色列对伊朗的强硬态度,阿联酋却因为地理上距伊朗较近,军力上也与伊朗不在同一个量级,已开始寻求与伊朗缓和关系,为伊核协议恢复做准备。

丁隆认为,阿以两国可能会从两个切入点讨论伊核问题:一方面,以色列希望能够拖住伊核谈判的步伐,搅和甚至“搅黄”谈判。另一方面,如果伊核协议的恢复难以避免,伊朗的地区敌手也在讨论如何面对现实,应对新形势。

李伟建也认为,以色列总理访问阿联酋,是想做海湾国家工作,继续将伊朗塑造成敌人。但近期阿拉伯国家与伊朗关系有所改善,很可能在即将举行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首脑会议上协调对伊政策。如果阿拉伯国家不再将核问题作为抓手打压伊朗,伊核谈判阻碍或将减少。

地区力量再平衡

不仅以色列与阿联酋开启“新时代”,近日中东地区国家间正暗流涌动,多次出现“划时代”式的访问。有分析称,地区格局和国家间关系已进入全面调整期。

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10日结束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五国的正式访问。

土耳其外长13日则访问阿联酋讨论双边关系。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则表示,计划在明年2月访问阿布扎比,他本人曾于6日访问卡塔尔。

伊朗与沙特的关系也有所回暖。今年以来,在伊拉克政府的调解下,沙特与伊朗为改善双边关系已举行四轮会谈。

对此,丁隆认为,近日地区国家间活动密切,美国从中东的战略收缩是大背景,伊核协议有望很快取得突破则是“导火索”,相关国家在为伊核协议恢复后的地区格局和地缘政治做准备。其中,沙特王储访问海合会五国,不仅是为了加强海湾国家间的战略、安全、经济合作,恢复沙特在海湾地区的领导力,也是为了“抱团取暖”,重振已被边缘化的海合会以应对伊朗。土耳其也因为新冠疫情、货币贬值等国内因素,正在寻求缓和,“目前整个地区的国家都面临国内发展和民生问题,因此各国都在调整外交政策,聚焦国内发展。”

李伟建则指出,过去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试图塑造逊尼派国家和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国家两大阵营,挑起双方矛盾并趁机兜售军火。现在特朗普下台,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回归传统中东外交政策,实施恢复与伊朗接触、调整与沙特关系等措施。之前被美国忽悠上“反伊朗战车”的沙特等国开始担心美国靠不住,因此开始主动与伊朗接触,缓和与伊朗关系。

李伟建认为,地区国家间近日频频互动,根本原因是过去在特朗普政府塑造下构建起来的地区脆弱架构,现在已经完全被推垮。伊朗、土耳其的地区大国地位无法动摇,沙特的逊尼派宗教地位不可取代,埃及看似低调,实则埋头发展国家经济。地区国家已恢复过去的传统格局,正在进行各种力量再平衡。在此背景下,各国都希望在新的秩序塑造过程中,争取更大利益和更大主动。

原文链接


文献来源:上观新闻,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