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梅
- 助理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中巴两国外交部门、智库、企业及民间友好团体。
主旨发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从全球和地区格局变化的角度阐述了发展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机遇和新任务。他认为在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新冠疫情冲击导致世界进入“安全优先、国内优先”的新政治态势背景下,中巴两国应进一步加强战略协调和合作。首先,加强应对新冠疫情的合作;其次,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规则和多边主义原则,以上合组织等地区合作机制为基础,与地区内外国家一道推动开放、包容、民主、平等的地区安全架构建设;最后,加速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并通过中巴经济走廊,促进与中亚、中东的互联互通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沙海林回顾了过去70年里,中巴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他强调,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立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开启了双边关系发展的新篇章。中巴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巴友好关系的特殊性、长期性和坚定性。两国各自在对方艰难的历史时刻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沙会长还回顾了上海与巴基斯坦的交往历程,两地的民间交往内容丰富、领域广泛。他建议未来增加人员流动,两地可开展联合培训,促进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高度评价了中巴两国关系,他表示中巴关系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他高度赞赏了过去70年中巴两国关系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认为在此坚实的基础之上,未来两国应继续巩固和强化全方位合作,并以坚持高质量和实效为导向。哈克大使还就新冠疫情、大国战略竞争、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全球经济衰退等议题发表了看法,认为它们导致了全球政治极化的加剧。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正在转变发展模式,提出了地缘经济的发展方案。哈克大使还全面回顾了中巴两国在政治、经济、防务、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历程和现状。他还特别提到希望作为上海姐妹城市的卡拉奇,未来在芯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向上海借鉴学习。
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陈松总结了中巴关系独一无二的多重特征:第一,中巴关系的突出优势在于双方高度的政治互信。两国在对方捍卫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始终给予坚定的支持;第二,深厚的人民友好感情是中巴关系的坚实基础。两国在对方困难的时刻总是第一时间互施援手,共克时艰;第三,广泛的务实合作是中巴关系的强大动力,中国连续7年是巴最大贸易伙伴,连续8年是巴最大投资来源国。关于未来中巴关系的发展方向,他认为应加强政治沟通,提升战略合作;深化抗疫合作;高质量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实现共同发展;利用庆祝建交70周年之机增加民间友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公平正义。
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阿扎兹•艾哈迈德•乔杜里主要分享了四点看法:第一,他认为中国经历了生存、发展与复兴三个阶段,而巴基斯坦的整个发展历程与中国的发展历程是有重合的,两国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支持,命运与共。第二,美国的对华恶性竞争政策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但是他认为必须高举全球主义,防止国际政治的阵营化和板块化。第三,他认为在美国的战略支持下,莫迪政府的对外对内政策正日渐强势,中巴要努力遏制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第四,他认为中巴关系立足于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未来两国除了进一步深化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合作外,还可以拓宽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例如加强联合反恐。
主题讨论
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米尔•谢尔巴兹•凯特兰主要就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下的两国文化与旅游合作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从旅游资源来说,中巴两国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为两国在走廊建设中发展文旅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他认为文旅合作的意义不仅在意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人文交流。他认为发展旅游合作的关键是要提供便利化的签证政策,并认为中国的旅游市场庞大,建议未来双方大使馆加强对两国的旅游资源宣传。
复旦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归纳了中巴关系的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战略性。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在双边与国际问题上战略协调不断增加。第二,稳定性。无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两国始终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第三,全面性。两国的合作是全方位和全领域的,已成为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相异的国家间友好合作的典范。第四,持久性。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巴关系发展,使其历久弥坚。最后他建议未来两国应该推动走廊的高质量建设;构建中巴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塔拉特•沙比尔认为全球新冠疫情与经济普遍放缓正导致国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他认为中国未来应该在南亚和中亚地区投入更多的外交关注。他赞同中国所主张的安全与稳定、安全与经济繁荣紧密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巴经济走廊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可以促进地区和平。
DWP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鲁克•纳西姆认为中国已经从以前的技术追随者变为了多方面的技术引领者,包括在消费领域。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开始逐步实现产业对外转移,他建议巴基斯坦抓住机会承接转移产业,特别是低附加值的纺织业。而在中巴经贸合作方面,他认为中方需要高度重视巴方中小私营企业的参与,需要与他们进行直接对接。另外,他认为巴方在钢铁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工、医药等领域需要更多的投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认为印度疫情正在对全球与地区局势产生外溢效应,中巴应加强战略协调。为此,他建议,首先,印度疫情的蔓延将恶化周边国家防疫形势,中巴应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中巴可以合作扩大疫苗产量,在满足巴基斯坦需要的同时向本地区或地区外其他国家提供。其次,巴基斯坦应利用印度疫情的机会促进本国优势产业发展,中国将积极协助。再次,中巴应合作应对印度国内政治局势的发展和可能的外溢效应。最后,新冠疫情对印度的地缘政治野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中巴应协调合作维护地区局势的稳定,谋划地区的长远发展。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战略与市场部部长张之扬介绍了上海电气在巴基斯坦承包工程及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其中上海电气参与了恰希玛核电站项目、萨希瓦尔2*660MW燃煤电站工程、卡拉奇核电站(K2、K3)项目的供货,投资了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参与了卡拉奇城市电网改造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当地电力紧缺的局面,还为巴方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中方在巴投资设立的企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民众。
最后,乔杜里所长和陈东晓院长分别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双方都认为本次会议的讨论是富有成效的,并就下一步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发表了看法。
原文链接
文献来源:上海国研院微信公众号,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