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聪
- 助理研究员
- 世界经济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当前全球安全需求的增生与变异
- 从渔业问题看北极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 东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前景
- 议题设定和全球治理——危机中的价值观碰撞
- 全球治理中的金砖国家:一支进步性力量?
- 试析当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困境
- 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改革、创新与理念融合
- 新兴大国对G20议程的影响——兼论中国在议程塑造中的外交作为
- 论贸易援助评价制度及对我启示
- 推动构建和谐共赢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制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西方别再试图“以花生换钻石”
- 丰富资源引发北极各国主权争议
- 群策群力共筑新型海洋安全
- 中国为何要参与北极事务?
- 对金砖国峰会与印度的期望
- 从概念转向机制
- 世行行长之争是全球治理现状的缩影
- 北极事务离不开中国
- 欧盟:实现一体化“雄心”很累
- 《国际体系转型和多边组织发展》
- 世界气候外交和中国的应对
- 《大体系:多极多体的新组合》
- 《大磨合:中美相互战略和政策》
- 台湾对外关系大变局:2008—2010
- 日本新保守主义战略研究
- 冷战后的日台关系
- 《日本民主党内外政策研究》
- 《海峡两岸政治谈判研究》
- 《伊朗外交的国内根源研究》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 中东地缘政治新博弈与全球战略态势调整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数据报告(2020)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2020-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发挥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德国自民党宣布退出新政府组阁,社民党释放合作意愿,柏林的这次组阁考验显示,选前德国虽然看似平静至乏味,但柏林的政治氛围和政党间关系正酝酿着改变。
今年大选中,小型政党的政治地位得以突显,德国政治光谱重新调整,共有七个政党进入议会,成立仅四年的另择党利用右翼真空,吸引了反建制派、反自由化、反欧盟、反对一切被视为常态的选民,在本次大选中成功跻身议会第三大党。自民党在经历低潮之后也重新进入议会。多元化时代,民众社会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选民对各种声音特别是极端声音的接受度在上升,这赋予了小型政党在分议题上强大的引导能力。小型政党的崛起,分走了传统大党的票源,对大党造成了弱化效应,导致了政治碎片化。大党在议会的席位被摊薄,自然会导致在组阁谈判中的话语权下降。而且大党代表性降低,社会凝聚力下降,重新选举也未必一定降低组阁的难度。一些德国政治评论家认为,在政府成立前,应该通过激烈的谈判将路线定下来,而不是将政府班子搭起来后再进行路线斗争。惊心动魄的组阁考验有可能降低未来新政府的运作难度,为日后议会多数派的形成打好基础。
社会舆论对极化声音的偏爱正在改变德国国内政治的既有路径。各小型政党抓牢了各自分化的民众兴趣点,分流了选票,组阁博弈方增加,要想形成一个稳定的德国声音需要更多的努力。历经多位总统更迭之后,历史将施泰因迈尔这位割肾救妻的成熟政治家推到了舞台中央。在他的积极斡旋下,中左和中右计划联合,以形成稳定的中间势力,对抗极化倾向。社民党一度坚持不再组建大联盟,国家利益让其再次思考自己的选择。而且社民党面临的更困难问题是,在现实的环境中,所坚持的政策导向和行为方式是否已不再能带来所期望的选票值。
偏爱极化的社会舆论体系也正在改变政党间关系。自民党曾经是联盟党的首选执政伙伴,但在经历了议会外低谷过后,自民党深刻认识到维持自身认同的重要性,因而选择了尽可能忠诚于竞选宣言,宣布退出与联盟党的组阁谈判。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联盟党和社民党计划重新联手。联盟党和社民党作为德国政坛领头羊,一直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但政治生态在慢慢变化,曾经的竞争对手也许要变为相助的伙伴,真正的对手不再贴着特定的政党标签,而是变为阻碍形成一个统一、正确德国声音的势力。这样,社民党不再以对立党派、而需要以合作党派的身份重新塑造本党特质。
传统的德国政治生态结构是在微调还是在转向?现在的组阁考验是时艰还是未来常态?形成的解决方案是否会对未来形成示范效应?对选民忠诚与为国家尽责是否矛盾?政党间博弈不能成为国家的负担,政党间妥协带来国家行动力。德国乏味的稳定中饱含了责任、思考与改变。最终,时间也许也会让小型政党的领导者开始思考,为国家妥协,究竟是大党间的责任还是所有党派的共同责任。毕竟,国是大家的国。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