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金良祥
- 副研究员
- 西亚非洲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伊朗外交的国内根源研究》
封面
作者: 金良祥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简介
本书力图从独特的民族心理、伊斯兰体制、国内政治思潮的多元化以及宗教等四个方面论述伊朗外交的国内根源。伊朗的历史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波斯帝国的辉煌史,二是波斯帝国之后的长期屈辱史。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国心态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受害者心理则表现为夸大非负凸函数的极函部威胁。伊斯兰系统是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层面上界定伊朗外交基本取向的因素。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外交不仅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部门之间博弈的结果,更是伊斯兰和共和两大系统之间的结果。进入后革命时代,伊朗国内政治多元化趋势不断发展,已尼形成了传统保守派、新保守派、条实保守派和改革派四大阵营,四大力量不仅构成了伊朗国内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伊朗的外交。进入后革命时代以后,宗教不再仅仅是作为意识形态作用于伊朗外交,而更多的是以身份认同的因素影响了伊朗的外交。
目录
引言
问题的提出
主要内容和观点
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编历史包袱与伊朗外交
第一章特殊的历史体验与伊朗的民族心理特点
第一节辉煌与屈辱
第二节遭遇美国
第三节美国的三重压力
第二章大国心态和受害者心理对伊朗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历史包袱与伊朗的外交战略取向
第二节历史包袱与伊朗的对美政策
第三节历史包袱与伊朗对国际体系的态度
第四节历史包袱与伊朗的核政策
第五节历史包袱与伊朗的以色列政策
第三章关于国际社会应如何处理伊朗问题的思考
第二编伊斯兰体制与外交政策
第四章外交政策视域下的伊朗伊斯兰体制
第一节伊朗伊斯兰体制
第二节最高宗教领袖:地位与继承问题
第三节伊斯兰体制与伊朗外交
第四节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选举制度
第五章伊斯兰体制与伊朗外交中的保守主义倾向
第一节造成伊朗外交保守主义的制度原因
第二节伊朗对“阿拉伯之春”的立场
第三节国内分歧与伊美合作打击伊拉克极端势力
第六章三权分立与伊朗对外政策的激进化倾向
第一节行政与立法部门在伊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
第二节行政与立法部门在学生冲击英国使馆事件上的分歧
第三节立法与行政部门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问题上的分歧
第七章最高宗教领袖与总统
第一节哈梅内伊一拉夫桑贾尼时期之双头政治
第二节哈梅内伊一哈塔米时期之相互保持克制
第三节哈梅内伊一内贾德时期之驾驭与反驾驭
第四节哈梅内伊一鲁哈时期之限制与反限制
第三编 政治多元化与伊朗外交
第八章政治多元化与伊朗国内政治生态
第一节伊朗政坛的基本力量
第二节主要派别之间的内政外交分歧
第三节总统大选视角下的伊朗国内政治
第九章伊朗改革派的崛起及其内政外交影响
第一节改革派的崛起及其国内国际环境
第二节改革派崛起的内政外交影响
第三节展望改革派崛起的前景
第十章鲁哈尼时期的伊朗外交展望
第一节务实主义与伊核外交
第二节 国际主义与对美欧外交
第三节地区主义与周边外交
第四节积极发展对华关系
第四编从输出革命到宗教地缘政治
第十一章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宗教与伊朗外交
第一节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反美反以主义
第二节输出革命的外交遗产与伊朗外交
第三节维护伊斯兰尊严与伊朗外交
第四节维护伊斯兰行为规范与伊朗外交
第十二章身份认同与伊朗的宗教外交
第一节身份认同与维护伊斯兰世界的利益
第二节身份认同与伊朗的宗教地缘战略
参考文献
附录一若干重要文献
附录二伊朗主要政治人物的简历和政治观点
后记
问题的提出
主要内容和观点
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编历史包袱与伊朗外交
第一章特殊的历史体验与伊朗的民族心理特点
第一节辉煌与屈辱
第二节遭遇美国
第三节美国的三重压力
第二章大国心态和受害者心理对伊朗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历史包袱与伊朗的外交战略取向
第二节历史包袱与伊朗的对美政策
第三节历史包袱与伊朗对国际体系的态度
第四节历史包袱与伊朗的核政策
第五节历史包袱与伊朗的以色列政策
第三章关于国际社会应如何处理伊朗问题的思考
第二编伊斯兰体制与外交政策
第四章外交政策视域下的伊朗伊斯兰体制
第一节伊朗伊斯兰体制
第二节最高宗教领袖:地位与继承问题
第三节伊斯兰体制与伊朗外交
第四节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选举制度
第五章伊斯兰体制与伊朗外交中的保守主义倾向
第一节造成伊朗外交保守主义的制度原因
第二节伊朗对“阿拉伯之春”的立场
第三节国内分歧与伊美合作打击伊拉克极端势力
第六章三权分立与伊朗对外政策的激进化倾向
第一节行政与立法部门在伊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
第二节行政与立法部门在学生冲击英国使馆事件上的分歧
第三节立法与行政部门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问题上的分歧
第七章最高宗教领袖与总统
第一节哈梅内伊一拉夫桑贾尼时期之双头政治
第二节哈梅内伊一哈塔米时期之相互保持克制
第三节哈梅内伊一内贾德时期之驾驭与反驾驭
第四节哈梅内伊一鲁哈时期之限制与反限制
第三编 政治多元化与伊朗外交
第八章政治多元化与伊朗国内政治生态
第一节伊朗政坛的基本力量
第二节主要派别之间的内政外交分歧
第三节总统大选视角下的伊朗国内政治
第九章伊朗改革派的崛起及其内政外交影响
第一节改革派的崛起及其国内国际环境
第二节改革派崛起的内政外交影响
第三节展望改革派崛起的前景
第十章鲁哈尼时期的伊朗外交展望
第一节务实主义与伊核外交
第二节 国际主义与对美欧外交
第三节地区主义与周边外交
第四节积极发展对华关系
第四编从输出革命到宗教地缘政治
第十一章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宗教与伊朗外交
第一节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反美反以主义
第二节输出革命的外交遗产与伊朗外交
第三节维护伊斯兰尊严与伊朗外交
第四节维护伊斯兰行为规范与伊朗外交
第十二章身份认同与伊朗的宗教外交
第一节身份认同与维护伊斯兰世界的利益
第二节身份认同与伊朗的宗教地缘战略
参考文献
附录一若干重要文献
附录二伊朗主要政治人物的简历和政治观点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