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全球安全需求的增生与变异
- 从渔业问题看北极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 东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前景
- 议题设定和全球治理——危机中的价值观碰撞
- 全球治理中的金砖国家:一支进步性力量?
- 试析当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困境
- 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改革、创新与理念融合
- 新兴大国对G20议程的影响——兼论中国在议程塑造中的外交作为
- 论贸易援助评价制度及对我启示
- 推动构建和谐共赢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制
- 西方别再试图“以花生换钻石”
- 丰富资源引发北极各国主权争议
- 群策群力共筑新型海洋安全
- 中国为何要参与北极事务?
- 对金砖国峰会与印度的期望
- 从概念转向机制
- 世行行长之争是全球治理现状的缩影
- 北极事务离不开中国
- 欧盟:实现一体化“雄心”很累
- 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北极治理做贡献
引言
北极地区地处地球北端,为常年寒冷冰冻地区,人烟稀少。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各国舆论的报道热点,北极相关各国在北极领土和水域中的争端日益升级。2007年,俄罗斯杜马副主席、北极科学家奇林加罗夫乘坐深海潜水器潜入北冰洋极点附近4000多米深的海底并插上一面金属制俄罗斯国旗,使得北极各国对于北极的主权争执达到高潮。
与此同时,非北极国家出于种种原因也对北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种科学考察等活动日益增多。那么北极到底因为哪些原因变得如此引人注目呢?本报特邀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的专家撰文予以解读。
北极环境脆弱亟待保护
北极地区一般是指北冰洋以及北极圈内的陆地和边缘海,科学界也有按照等温线、树线、冰川线等其他标准来划分的。整个北极地区包括北极圈内的陆地约80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约1400万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地球北端高纬度地区,北极属于寒带地区,北冰洋大部分被冰层覆盖,大部分陆地也呈冰原或永久冻土带等高寒地表特征。以前,北极地区就像一个天然大冷库,没有很多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因此保存了比较纯洁的环境。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和气候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全球变暖趋势对北极地区的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据科学家估计,未来100年间,北极陆地年平均气温可能上升3.89到7.22摄氏度,海域年平均温度则上升7.22到10摄氏度。
由于北极地区相对封闭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得其自然环境非常脆弱,抵御外来破坏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都较低,因此如何维护北极作为人类最后的圣洁地、防止北极地区环境恶化以及由此给其他地区带来消极影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各国争相染指丰富资源
北极地区虽然地处地球北端,常年严寒,但却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自然资源。
首先是油气资源。北冰洋在其地质构造进程中,形成了四大洋中比例最高的环北冰洋大陆架,在这些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沿岸和美国阿拉斯加沿岸)。据估计,北极潜在的可开采石油资源约2500亿桶,天然气为50-8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25%。同时,环北冰洋大陆架和沿岸地区还蕴藏有占世界9%的煤炭资源。另外,北极地区还有大量的铜、钴、镍、铅、锌、金、银等金属矿以及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资源。
除了矿藏资源,北冰洋及其附属海域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和稀有动物资源,巴伦支海、挪威海和格陵兰海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北极各国为如何控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各种竞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领土和水域争端。北极各国的领土和水域争端集中在北冰洋周边地区的岛屿和大陆架问题上。按照联合国海洋法,一国岛屿可以拥有相应的领海和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水域,大陆架也是一个国家海上权益的重要部分。北冰洋又正好是一个大陆架面积广阔的大洋,因此,北极各国围绕一些岛屿、特别是各国大陆架的划分存在着许多争议。比如加拿大和丹麦在北美大陆和格陵兰之间的小岛争议,加拿大和美国关于阿拉斯加大陆架划分的争议,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关于罗蒙诺索夫海岭水域如何划分的问题等。这些领土和水域纠纷,除了传统的领土争执外,更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在于对其所附属经济利益的纷争。
新辟航路引发主权争议
北冰洋是一个基本封闭的大洋,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连,通过挪威海和格陵兰海与大西洋相连。理论上,从大西洋通往太平洋最简捷的海上航路是直接穿过地球体顶端的北冰洋。但事实上,由于北冰洋地处北极地区,常年寒冷冰冻,传统上大部分北冰洋被坚厚的冰层所覆盖,形成一个“特殊的陆地”。因此,绝大部分世界海运是从大西洋绕道印度洋通往太平洋。
但在最近几十年,这一现象开始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北极地区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趋势的发展,北极的表面气温正在逐渐升高,而且其速度大于其他地区的变暖趋势。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北冰洋海冰的加速融化。科学家们估计,如果北极变暖趋势不变,在2020年至2030年,北冰洋夏季通航就将具有商业价值,再过50年,北冰洋甚至可能成为全年可通航海区。
北冰洋航路一旦形成,将对北冰洋沿岸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直接穿过北冰洋的大西洋-太平洋航线比绕道印度洋的航线缩短40%左右甚至更多的距离,这将意味着航运成本大幅降低,而从北大西洋的欧洲北美地区通往北太平洋的亚太地区正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所在区域,也是大部分世界贸易发生的地区。与此同时,北冰洋航线一旦通行,必将带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产业的联动发展。因此,北冰洋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贸易通道和世界经济将形成重大影响。
正是因为认识到北冰洋航路的潜在重要性,北极各国也都按照自己的利益展开博弈。北冰洋航路主要有三条,一是从西欧出发经加拿大沿岸的海峡和水道通往白令海峡,被称为西北航道。一是从西欧出发,沿俄罗斯北冰洋沿岸航行到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被称为东北航道。第三条是直接穿过北冰洋中心北极点附近海域。俄罗斯和加拿大出于控制各自沿岸水域的航道将为自己带来潜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考虑,分别声称自己对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拥有主权,他国船只使用航道必须经由自己同意并收取费用。而美国等其他国家则坚持这两条航道属于国际航行水道,他国应该享有自由航行权。因此,围绕北极新航路的争执将是北极治理的一个焦点问题。
开放合作有利北极治理
北极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的新焦点,北极的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新航路开辟、资源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对北极地区的众多新兴事务进行治理,事关相关国家的利益,自然也会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目前,北极地区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北极理事会,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和冰岛8个北极国家为理事会正式成员国,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其观察员国。北极理事会是目前对于北极地区的治理拥有最多权限的国际机构,目前8个北极国家对其他国家参与北极地区事务和北极治理持保守和疑虑态度,对其他国家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尤其是拥有自动参与理事会会议权力的永久观察员的审批非常谨慎,要求所有申请国首先必须承认北极国家声称的主权。这些在客观上给其他国家参与北极治理制造了一定的障碍。
北极地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北极国家领土范围以外的北极地区按照相关国际法世界各国也有权进行各种科学考察和商业活动。尤其是目前北极面临的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是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的共同责任,而且这些问题也不是单个或几个北极国家能够自行解决的,必须由相关国家共同努力解决。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北极国家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事务上既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北极治理,他们可以利用和发挥各自的长处为北极治理提供公共产品,做出应有贡献。一个开放合作的北极才符合包括北极国家在内的全人类利益。
文献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