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柱
- 副研究员
-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世界经济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习主席访问埃及的三重意义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起点•亮点•重点——中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 三个“非常”好的中津关系
- 习总称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机?
历史上,中国在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商品的同时,也传播着技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与西方技术流入的联系更为紧密。“一带一路”倡议下,需借助“五通”的载体和路径,通过技术交流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形成更紧密的互动。上海之于沿线国家,在经济、技术和文化领域更具“符号”意义。上海的“符号”意义和“软实力”影响力可成为汇聚沿线创新生产要素的“磁石”。
1、上海国际科创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政策互动
国际经验表明,科创中心的形成依靠创新人才和企业家以及创新产品的保护机制和市场转化平台等配套要素组成的创新要素的集聚。上海可利用自身作为中国经济和创新等领域的“符号”作用和影响力,通过政策配套吸引和汇聚创新要素的流入。在创新产业发展中,上海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创新要素集聚中心,类似于互联网革命背景下,美国硅谷之于世界的角色。上海在科创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建设方面也具有深厚基础,拥有比较健全的科创产业发展配套,遍布上海的各科研院所的高端实验室、超级计算中心等辅助设施,可为沿线国家科技研发产业所用。上海拥有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符合国际化人才生活和工作的便利环境。因此,上海应以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契机,增强与沿线国家的产业政策互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全局性作用。目前,上海在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干细胞与组织功能修复等高精尖领域已初具竞争力。相关技术产业可为“一带一路”国家所用,同时上海也需要借鉴沿线国家在特定领域的竞争优势,比如中东欧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
2、以金融资源为依托增强科技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上海可探索创新导向的金融体系改革,鼓励创新研发相关的金融机构设立,吸引沿线地区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在沪建立研发总部,建立与创新产业相适应的金融生态。目前上海在知识产权市场交易方面已进行充分探索,可通过现有交易平台和机制完善,增强上海知识产权和科创成果的辐射效应。未来也可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发展需求,增强对现存“沉睡专利”和“失效专利”资源的使用挖掘。
上海可借助新开发银行落户的便利,利用其投融资方式和领域的创新制度优势,进一步探索投资科技创新领域。通过投资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绿色融资、农业生产等科技领域,为金砖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科技公共产品支持。
3、以高等教育资源为抓手推动沿线智力资源汇聚
经验表明,国际科创中心首先应是国际教育中心,硅谷在发展初期及后来很长时期主要依托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的智力支撑;具有世界“第二硅谷”之称的以色列科创中心则获得特拉维夫大学等知名高校支持。因此,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需充分利用优等高教资源,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脑力集聚。
上海在高等教育资源和国际化生活环境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国际竞争力。上海的优质教育和科技资源可为沿线地区培养高端本土化人才;吸引沿线地区高端科技人才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贡献智慧;通过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再孵化,推动形成国际化的创新和创业氛围;而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相对低廉的生活费用,也较适合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需求。
上海可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教育成本支出,进一步增强对现有教育设施的利用,吸引“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入驻。
文献来源:新民晚报,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