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综述∣“新格局、新阶段与区域化新发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长三角”论坛
王玉柱 2020-12-17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长三角区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创新,2020年12月9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上海)联合举办“新格局、新阶段与区域化新发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长三角”论坛。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吴富林、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分别致开幕辞,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发表主旨演讲。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主持开幕式。来自政府、学界、企业、银行的80余位专家出席了论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等知名专家就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新阶段、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协调发展等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论坛还围绕“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参与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长三角的新作为”两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以下综述根据嘉宾发言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吴富林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练好“内功”:一是着眼内需,二是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含金量。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多个重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是当今中国经济和亚太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是中国经济的战略底盘,将在稳固地区产业链、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作、发展地方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认为,依托自贸区新片区、进口博览会等政策创新机制和平台,上海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了着实的抓手。“十四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建设“一带一路”投资中心,在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改革和互联互通建设等领域将进行更多的改革尝试,通过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存在三个方面的契合。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理念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二是中国探索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政策努力与长三角地区自贸区改革试验的政策努力高度契合;三是“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与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改革所担负的重大国家责任担当高度契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用“六个同等重要”的理念深入阐述“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的发展内涵。一是存量与增量同等重要;二是全面推进与精准建设同等重要;三是坚持中国特色与接轨国际规则同等重要;四是器物层面的建设和货币层面的建设同等重要;五是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同等重要;六是风险防控与创造把握机遇同等重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指出,需要从历史大势和周期规律视角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革。从大航海时代起,西方大国的兴衰沉浮,到当下中美、非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间在全球治理、国际体系等方面的斗争与妥协,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周期规律在不同时空的再现。长三角的发展无法脱离世界,不能脱离国家的发展规律,对于长三角的研究需要把握世界发展之大势,建议企业家们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与世界形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通过贸易和非贸易部门在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次序变化的分析,认为新发展格局下,非贸易部门的持续扩张将成为常态。长江经济带将成为内外循环联动的发展轴,是守住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枢纽地位的重要战略据点。当前,中国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利益,内循环不是封闭经济而是深度开放市场,只有不断强化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的既有地位,才能实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优势。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坚刚表示,西港特区将立足新发展格局,以RCEP签署为契机,推动园区发挥内外循环协同的桥接功能。瞄准中国超大市场,在新发展格局下发挥西港特区作为内外循环链接点的特殊功能创新。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指出,当前处于全球化低潮,区域化与全球化关系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由长变短,跨区域的产业链开始向区域产业链转型。与此同时,国际货币格局分化,区域化货币发展势头迅猛,是经济发展区域化的重要表现。新发展格局下,东南亚、中亚和中东欧这三大板块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理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由于依托国内长江经济带、长江腹地,产业稳定性强,产业结构竞争优势独特。应对国际变局,应推动区域内产业链联动发展,集中力量发展集成电路与生物医药两大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更好地发挥市场、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有效协同,降低无效和重复投资,更好地回应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命题。

      东华能源有限公司吴银龙总经理提出,企业应提升适应区域经济生态变化的能力,应对局势变革和调整自身发展定位。企业需要从新发展格局角度,增强与特定国别或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整合市场资源,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研发能力建设。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认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极,科技创新的先行区。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地区应立足国家战略,在相关优势领域进行率先突破,形成具有长三角区域独有的竞争优势,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承担相应的改革使命和国家战略责任担当。

      本次论坛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上海)深化合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务实合作,围绕新发展格局下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区域和发展方向,深入研究新发展阶段上海的改革创新和历史使命。



原文链接


文献来源:上海国研院公众号,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