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马英九顺利连任,2008年以来出现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势将持续。可以预期,未来4年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日益深化,而从推动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使和平发展成为两岸间不可逆转的趋势着想,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也应是未来4年两岸双方面临的共同课题与应该努力着力推动的工作。
马连任为两岸和平发展政治框架的构建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政治环境得到了巩固。2008年马英九当选为台湾领导人,台湾政局的这一历史性转折,直接导致与开启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4年来,两岸进入大交流、大发展与大合作的时代,ECFA的签署尤其建构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框架。但由于两岸政治议题的协商没有展开,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尚未构建,从而日前进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不同结果就将直接影响到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能否持续。令人庆幸的是,在台湾1月14日的两场选举中,不仅马英九顺利连任,而且国民党等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党在“立法院”的席次超过绝对的半数,民进党与台联党席次居于少数,国民党在行政与“立法”两方面全面执政,未来4年可基本主导台湾政局的发展走向。台湾政治局势的稳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岛内环境,可以预期,马英九未来4年将继续推动两岸和平与和解的政策方向,两岸民众将可继续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得到了巩固。美国、日本、欧洲与东南亚等国际主流社会对4年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一直抱持肯定、乐见与支持的态度和立场,尤其是美国,对于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尽管官方公开的表态是“不选边”、“没有立场”,但实际上,由于对蔡英文坚决否认“九二共识”、没有能力处理与稳定台海局势的担忧,担心由此影响到美国在亚太的利益,从而在若干政策与举措上“暗助”了马英九,包括选前2天包道格的公开力挺“九二共识”、怀疑蔡英文上台将使台海局势不稳定等。尽管包道格只是个人意见表达,但在在都昭示了其发言所代表的美国的利益与美国主流社会支持马英九连任的明确立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为表示不满,在选后拒绝会见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其做法正也印证了美国在选举中“暗助”了马英九,从而让民进党深感不满。美国的政策行为正是立足于希望与期待未来4年海峡两岸关系能够继续和平稳定,而不是和平发展的趋势因为民进党的执政而被中止。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得到了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否坚持与拥有这一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能否持续和平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台湾的两场选举,“九二共识”的基础得到了巩固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九二共识”在台湾社会的普及化,通过投票前媒体与企业界人士对“九二共识”的力挺,一般台湾民众甚至中南部的普通民众都知道“九二共识”,认识到“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认识到否认“九二共识”将给两岸和平稳定带来危害。
二是“九二共识”的经济化,“九二共识”不再只是一个“政治概念”、只具有政治意涵,而是富有了“经济特性”,台湾民众认识到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就难以有两岸经济合作的广阔前景,“九二共识”是与台湾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是与其经济利益相关联的,“政经不可分离”。
三是“九二共识”的民生化,即台湾民生议题包括水果的销售、虱目鱼卖到大陆,都不能离开“九二共识”,“九二共识”与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密切相关。
四是“九二共识”的“去污名化”,即“九二共识”不再如民进党过去所声称的是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交易”,也不再是所谓“出卖台湾主权”的“密约”,而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保证,是两岸联手对付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政治基础,是台湾经济再发展的利基。总之,透过选举,“九二共识”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展。
4、中国大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得以巩固。2005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来,大陆致力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对台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普通民众的政策与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台湾民众的肯定与欢迎,当然也让民进党及若干民众产生一些疑虑。通过选举,特别是中间选民与经济选民投票支持马英九连任,不仅显示马英九所推动的两岸和平与和解政策得到了多数台湾民众的支持,而且让大陆所推动的惠及台湾民众的政策措施能够得以延续,也让大陆能够坚定地持续地有信心地推动既定的政策方向。
未来4年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构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民进党固有的“台独”立场及其对马英九团队两岸政策的牵制。蔡英文挑战马英九的失利,没有能够走完“最后一里路”,明眼人都知道是因为民进党固有的“台独”立场从而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既无法获得希望两岸关系稳定的台湾中间选民与多数民众的信任,也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但蔡英文与民进党及其支持者是否持有这样的认知恐怕未必,民进党的败选检讨报告已经显示,蔡英文将失利原因归咎于大环境不利与对手掌握行政资源及其自身的竞选策略,而没有将其自身政策特别是两岸政策的不足、“空心菜”作为败选根子,只是笼统地承认没有获得多数民众信任,其实台湾多数民众之所以不信赖蔡英文“当家”,正是其“台独”立场及不承认“九二共识”从而将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此,投票前笔者曾经指出:4年来民进党一直没有调整“台独”政策,在两岸和平发展潮流中扮演“消极者”与“破坏者”角色,只有让民进党输1次,才可能促其转变立场。
现在看来,这一预言还早,寄望民进党认识到“台独”的无望、在未来4年放弃“台独”立场、真正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恐怕还有困难。也许只有让民进党在2016年再输1次,才真正有可能让民进党认识到“台独”立场与主张对其走向执政的障碍所在。但无论如何,民进党的这一难以放弃的“台独”立场及其斗争性格与善于斗争的特质,将对马英九团队开启两岸政治协商形成重大牵制与影响。
2、马英九团队对两岸政治协商的瞻前顾后。其实,马英九的连任,等于是台湾多数民众给马英九所提出的竞选主张,包括未来洽签两岸和平协议的构想等的实施,颁发了“通行证”,选后应该而且是完全可以大胆地推动实施其竞选政见。但从过去4年马英九团队在两岸政治议题上一直回避的表现及当选后所作的表态的动向看,显然,马团队对两岸政治议题的协商依然心存顾虑,甚至依然是“避之唯恐不及”,其因在以下固有思维:
一是“经济议题挂帅”思维,认为两岸间经济议题都没有谈完,无法进行政治议题协商,从而使两岸协商步骤的“先经后政”沦落为“只经不政”,其实,两岸间的政治议题不协商与不处理,也会影响到经济合作,经济议题与政治议题可以同步展开,并行不悖,尤其是政治与经济何尝可以完全分离!
二是“内政优先”思维,认为台湾内部的蓝绿对立、经济发展与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影响到蓝绿双方对选票的争夺,是国民党继续执政的保证,需要优先处理。诚然,内部问题当然是台湾任何执政党都需要着力与用心的地方,但台湾内部问题处理与两岸政治协商其实并行不悖,可以兼顾,有时甚至是相互关联,特别是台湾经济发展何尝离得开两岸协商,两岸政治协商、两岸和平发展的持久化,更将是国民党执政的重大政绩与永续执政的“票房保证”,从此次选举已经可以看出,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岸化”将是难以避免的趋势,而且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的建构也是台湾多数民众的期待。
三是怕被“污名化”的思维,国民党担忧两岸开启政治协商会被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批评为“倾中卖台”,是在走向“统一”,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只要认定是“对”的事情,是对台湾发展有利的事情,国民党就应该大胆地去做。当初两岸签署ECFA,民进党不也曾经大力反对过的吗?是否坚持做“对”的事情,将是衡量马英九团队决策是否果断的标准之一。
3、国际势力对两岸政治协商的可能的疑虑。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确实面临着新的环境与挑战,也考验着两岸执政当局的政治智慧。国际对华不友好势力包括对华敌对势力,当然不希望两岸关系越来越好,尤其担忧两岸走向统一,甚至对两岸政治议题的协商都心存顾虑。但需要指出的是,未来两岸如果开启政治协商,建构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并非是统一谈判,只是推动建立两岸和平发展的制度化框架,既有利于两岸之间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利益。只要与其“说清楚、讲明白”,相信也能够取得其国际主流社会的理解甚至支持。
构建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是两岸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
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的构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必然,是两岸执政当局未来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但也是无法回避的难题,必须面对它、处理它。
1、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离。政治与经济是两岸关系中的两大重要领域,也是两个难以完全切割的“孪生体”,经济会影响政治,政治也能制约经济发展与合作。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特别是4年来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是以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为基础与保障的,两会已经签署的16个协定都是在双方认同与坚持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与实施的。而两岸之间存在已久的结构性、政治性问题,时时在制约与影响着两岸之间包括经济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因此,两岸间如果能够就政治议题进行协商与处理,相信一定会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进而带动台湾经济的再起飞。
2、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政治框架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必修课”。对两岸关系进行制度化建设,使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既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又与两岸民众的政治、安全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既包括两岸经济层面内容,也包括两岸文化、社会领域的合作,更应包括两岸在政治、军事层面的要素。ECFA的签署与实施,构建了两岸和平发展的经济框架,但显然,只有经济框架不足以稳定台海局势,因此,推动构建两岸和平发展的文化框架、社会框架尤其是政治框架已经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需求与实际需要,符合两岸民众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求合作的主流民意,也是时代赋予两岸执政当局的历史使命。
3、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并非是两岸统一的框架。推动两岸走向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与政府致力于追求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与人民生活幸福的必由之路,是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政治目标,这不是见不得人的“阴谋”,而是“阳谋”,是中国大陆不可能放弃的历史使命。但统一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并非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目前两岸之间并不具备统一的条件,还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努力,所以中国大陆提出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框架正是和平发展时期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的一项安排,是一个稳定两岸形势、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性建设,并非是讨论与安排未来两岸统一的协议,所以,有关这方面的政治性议题的谈判并不是统一的谈判,也不必然走向统一,两岸政治对话更不是“洪水猛兽”,完全没有必要“谈政治色变”。
推动构建两岸政治框架的若干思考
1、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是马英九谋求历史定位的基本路径。作为领导人,谋求历史地位天经地义,甚至是政治人物致力政治工作的重要动力,马英九谋求历史定位不外乎在“内政”与“两岸”两方面着力,但台湾内部问题离不开两岸因素,因此,马英九的历史定位应在谋求与巩固两岸和平制度化上着墨,这才是唯一正确方向与基本路径。因此,马团队尤其需要正确解读台湾多数民众投票支持马英九连任所隐含的深层次意涵。蓝绿基本盘是选举胜负的根本,没有基本盘就无从赢得选举,但决定马英九胜选与蔡英文败选的关键是中间选民与经济选民,他们基于期待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投票支持马英九。因此,马英九的连任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胜利,是“九二共识”的胜利,也是马英九4年来一直推动的两岸和平、和解与开放路线的胜利,但恐怕不是“台湾路线的胜利”,也不是台湾“选举民主制度”的胜利,否则,以马英九的高人品、高清廉度、良好政绩与现任优势如何选得如此辛苦异常呢?!如果能够看到是因为马英九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和解与开放政策,从而取得了多数选民的理性的支持,因而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动、落实这项政策并体现成效,才能进一步争取多数民众的拥护,也由此奠定马英九执政的历史地位与强化国民党执政的基础,才有利于2016年国民党的永续执政。如果国民党真的以为马英九连任成功是“台湾路线的胜利”,一味强调与突出“台湾主体性”,在两岸政策与论述上跟着败选的民进党走,“拿香跟拜”,则无疑是舍本求末,脱离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方向,也难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上赢得历史定位。
2、坚持巩固与强化两岸双方共同的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建立互动、开展协商的共同的政治基础,在未来4年这一基础只能巩固,不能削弱。由于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在台湾社会还有一定的支持基础,不会放弃任何兴风作浪的机会,因此反“台独”将还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两岸双方是否坚持反“台独”的政治立场,不仅关系到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的构建问题,而且关系到经济合作与各方面的交流能否顺利实施的问题。
3、务实面对政治难题,寻求处理与解决办法是构建两岸政治框架的不二法门。两岸之间的政治问题之所以迄今未解,当然与政治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难题有关,因为难,所以难处理,难解决,甚至难得让人望而生畏。但不能因为难,就自始至终不去碰触。两岸之间的政治难题迟早需要两岸共同去面对,不能彻底解决的话,也可以有所处理,使之不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问题处理的基本路径也可以是“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智库接触再官方协商”等,不可能也难以一步到位完成。
4、抓住时机,争取有利空间是台湾发展的利基所在。两岸力量对比的严重不对称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且这样的力量不对称还将持续与深化,这是台方需要务实面对与冷静思考、处理的。从两岸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目前进行两岸政治协商、构建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对台湾是相对有利的,可以争取到比较有利的谈判地位、谈判筹码与谈判空间。试想,如果再过10年、20年,两岸之间的力量对比又将是什么状况?这是不言而喻的。总之,站在笔者个人从事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研究20多年、真的非常“爱台湾”的视角出发,深切感受到对台湾人民与台湾政党的利益而言:两岸政治问题是“谈比不谈好”、“早谈比晚谈好”。和平发展的政治框架的构建,对台湾而言,利要远大于弊。当然,政治框架的构建需要两岸领导人做“政治决断”,在战略上做出正确、明智的决断!
文献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