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中东地缘政治新博弈与全球战略态势调整
近几年来,受美国高调“重返亚太”以及中印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等因素的影响,印度对华战略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印度一些学者开始积极鼓吹印度应通过美国领导的联盟体系来制衡中国,如哈西•潘特(Harsh V. Pant)等人就认为,只有当“美国在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时,才能实现印度的战略利益;而拉贾•莫汉(C. Raja Mohan)则提出印度应改变“战略自主”定位,同美国进行战略合作。
在实践中,印度的“东向政策”迅速向政治和安全领域扩展,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加强了战略和安全合作,并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同时,印度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之间的战略互动增强,联合军事演习增多。2011年12月,印度加入由美国主持召开的首次美日印三边对话,其主要议题之一便是中国在全球日益增长的军事政治地位。印度的这些举动不禁让人怀疑它是否要改变其“战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与美国结盟制衡中国。
关于中印关系的发展方向,印度内部分歧很大,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派:乐观主义者认为中印之间有可能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他们中的少数人甚至主张中印应该建立一个反美、反西方集团以改变全球权力平衡。更多的人是现实主义者,认为中印两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对有限资源的需求不可避免将导致某些竞争,但竞争并不一定就是恶性的、你死我活的。他们主张中印两国应该接触,而不是对抗。在印度政府外交决策层中,这些人占有优势地位。第三派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认为中印两国的同时崛起对于亚洲和全球的稳定都是一个重大挑战,中国正在实施一种包围印度的政策,而印度也在实行反包围,但印度的措施没有中国有效。
根据吴永年教授到印度实地考察后的估计,主张与中国对抗的人士在印度外交和战略界中约有20-30%,而主张合作和接触的人士占50%以上。但据笔者观察,由于印度学者对中国了解较少,而他们又易受西方媒体的影响,再加上印度媒体出于牟利目的热衷炒作中国威胁,因此主张中印对抗的人士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印度对华战略的制定者对中印关系和印美关系还都有比较清醒的判断:一是印度并没有与中国直接对抗的实力,印度的主要任务还是发展经济,为此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与中国直接冲突不利于印度经济的发展。二是美国并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国家,印度人对历史上美国对印度的所作所为记忆犹新。
印度人认识到,美国在制衡中国方面会投入多少还很难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其国内经济发展问题,因此企图施展“离岸平衡”战略,与亚洲各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并挑拨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从而达到制衡甚至遏制中国的目的。对于印度来说,美国此举不仅是想借印度的力量制衡中国,而且也有借机削弱印度的目的。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和美国媒体上经常出现相互挑拨对方与中国关系的文章:一些印度媒体的文章认为山姆大叔已经全副武装好了,急切地想与中国搏斗;而美国媒体则在不断炒作印度正为应对中印边境冲突和平衡中国在印度洋投放的力量而扩充军备。
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中印之间实力差距的拉大,印度确实在不断加强与日本、越南等国的战略和安全合作,并且借美国“重返亚太”、对印度有所需求之际发展军事力量。我们可以看到时常有印度政界人士,如国防部长A•K•安东尼等跳出来叫嚣“中国威胁”,但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内党派斗争和获得更多国防预算的目的。总体来看,印度目前对华战略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属于投机性质,是为了在将来的中印博弈和全球博弈中获得更多的筹码。
而印度作为国际体系中“摇摆国”的定位并没有改变,只是更加向美国一方倾斜,但印度绝不会放弃“战略自主”,走与美国结盟之路。笔者早前曾发文指出过,中印关系的实质是“竞争性共生关系”,如果没有中国的继续强大,美国绝不会让印度继续强大下去;如果印度惹恼了中国,印度能不能得到美国帮助则尚在两可之间;而如果印度超越了中国,那么受到美国制衡的就会变成印度。所以,对印度来说,战略投机也是一种充满危险的游戏,应当把握分寸。
中印之间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两国作为几乎同时崛起的亚洲大国,在国际体系改革问题上,在事关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的气候变化问题上,在地区经济合作和地区安全问题上有许多共同利益,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越来越紧密,2011年双边贸易已达739亿美元。因此,中印关系应该超越狭隘的带有对抗性质的地缘政治模式,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路径:两国需要加强战略互信,利用金砖国家、“基础四国”、G20、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问题、阿富汗问题的解决,深化两国在全球问题和地区问题上的共同战略利益;中国应向印度更多开放信息和制药等产业,促进中印企业相互投资,以加强两国共同经济利益;两国人民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交往,推动中印两国传统文明和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巩固两国在世界文明多样性方面的共同利益,各个层面、各种议题的利益共同体将有利于深化双方互信,实现中印共同崛起。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