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晨霞
- 副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 共生治理的范式初探:以北极为例
- 从航道问题看北极多边治理范式—以多元行为体的“选择性妥协”进程实践为例
- 从渔业问题看北极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北极安全与国际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习主席访问埃及的三重意义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起点•亮点•重点——中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 三个“非常”好的中津关系
- 习总称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机?
- 2015后的中非关系将步入新的时代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3月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了题为“新发展阶段女性在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研究中的角色”的研讨会,以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11周年。本文为全球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晨霞在会上的发言摘编。
一、中国全球治理领域女性学者的角色
第一,“半边天”角色基本成为现实。60多年前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更多是对中国社会各界妇女的期望与激励,因为当时的中国妇女客观上还尚未做好能力、思想观念方面的准备,国家与社会也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物质和制度层面制约了妇女角色与地位的根本转变。但是,6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中国女性尤其是女性学者已经让“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论断基本成为现实。
具体而言,从全球治理领域来看,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女性学者数量不断增加,女性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影响力,并逐渐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另外,从教育部门的统计来看,在2016年,本科生中女性占53.44%,超过男性;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中,女性占53.14%。在2020年,受扩招影响,我国高校社会科学专业的博士生中,女性的比例小幅超过男性。而博士生毕业后大概率会进入高校、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包括全球治理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女性学者的队伍将越来越大,足以撑起“半边天”。
第二,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优势推动全球治理研究的发展。女性的柔和、细腻等特点与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交流、谈判、协商、规则、规范等柔性议题相对更为契合。这可能也是全球治理领域女性学者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也使全球治理的研究视角有新的拓展。
第三,女性学者的角色冲突与角色平衡。在中国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学者的多重社会角色与其学者角色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例如,在为人母的角色中,多数女性承担了养育下一代的主要责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必然会挤压其作为学者投入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此时就需要在角色之间进行调和与再平衡,要进行取舍。这也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女性学者取得与男性相同的成果时,付出的努力可能会更多。
二、新发展阶段中国全球治理领域女性学者的使命
第一,着力提升女性学者的学术话语权。尽管在学者数量和学术成果的数量上女性学者做到了“能顶半边天”的角色,但是客观地讲,目前一流的学者或学术权威仍然是以男性为主,男性学者仍然牢牢掌握着全球治理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因此,未来女性学者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使更多的女性学者掌握学术话语权,当然这取决于我们能否培育出一批一流的女性学者和学术权威,取决于女性学者的共同努力。基于我们有强大的后备力量以及学科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改变是有可能实现的。
第二,积极推动女性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学术发展需要学者的共同推动,学者的成长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而学术共同体为学者交流与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因此,每个专业领域都会有自己的学术共同体。目前,在国际关系领域,由一些女性学者倡议建立的学术共同体已经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由一些女学者牵头建立了“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该论坛已分别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举办了三届,这为女性学者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未来,全球治理领域的女性学者也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学术共同体,定期沟通交流、砥砺思想,这也是大家共同的使命。
第三,服务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对外交往与学术交流。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推进。女性全球治理学者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自身的工作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女性学者在专业、对外交往、沟通交流方面的优势,服务国家的外交事业。以学术交流促进对外交往,以对外交往推动学术发展。
文献来源:上海国研院公众号,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