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作者及其成果
王慧杰
“60周年院庆”系列讲座②∣上海新冠肺炎防控与国际交流——上海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主任潘浩在上研院作讲座
王慧杰 2020-05-27

    今年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60周年。自5月起,我院陆续邀请各界名家开展“60周年院庆”系列讲座,以跨界交流共探全球治理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共识。5月27日,我院邀请了上海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主任、新冠防控现场工作组副组长潘浩做了题为“上海新冠肺炎防控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讲座,从防控专家视角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全球疫情形势和疫情下的国际合作。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已逐渐散去。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自打响以来,全国上下迅速形成抗击疫情最大合力,共抗疫情。中国在做好国内防控的同时,主动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5月27日,我院邀请了上海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主任、新冠防控现场工作组副组长潘浩做了题为“上海新冠肺炎防控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讲座,从防控前线和专家视角向我们介绍了上海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及抗疫国际合作的相关情况。

全球疫情形势不容乐观

    潘浩主任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数月内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全球大流行”,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严峻挑战。5月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已达约490万例,死亡病例约32万。美洲和欧洲等地区国家为疫情重灾区,其中,美国和巴西仍处于感染病例上升期。预计6月底前,全球疫情仍将处于上升阶段。由于各国防疫措施不同,全球阻断较难实现。

国内疫情阴霾渐散,“上海堡垒”成功守护

    潘浩主任介绍说,新冠病毒具有传播力较强、临床表现多样的特征,其传播受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病原体变异等)和社会因素(人口、生活方式等)两方面影响,且存在潜伏期传播和无症状感染现象,应对起来相当棘手。

    从国内疫情发展形势来看,本次疫情是建国后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在全国一盘棋,全体总动员的努力下,目前已实现成功控制疫情。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国内交通贸易的枢纽门户,人口流动庞大,一旦疫情失控,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上海医疗专家较早关注到“有可能人传人”等信息,并及时对防疫做了各项应对措施,为初期抗疫工作奠定了基础。潘浩主任通过市内数个传播病例跟踪与调查的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抗疫工作。

    在整个抗疫过程中,上海做到了精准防控和严防严控,积累了重要经验:第一时间反应和应对。针对病例形成“四早管理”机制,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疫情分析以及风险评估等。在社会层面,及时开展全社会动员和全民参与。在宣传方面,利用好各大媒体平台开展健康宣教、消毒指导。在部门协作方面,城市联防联控、闭环管理境外输入,精准防控等。在治疗方式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

    对于疫情变化,潘浩主任指出,当前国内疫情主要以境外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跨省聚集性本地传播。上海市3月前疫情以湖北输入多见,病例以离退人员与在职员工为主;3月后主要由英国、俄罗斯、美国输入,目的地为上海、浙江者约占5成,病例较为年轻化,主要为学生、商业服务人员。

主动援外抗疫  彰显责任担当

    潘浩主任强调,中国在疫情前期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为世界其他国家疫情防控争取了重要的窗口期。但由于不同国家防疫措施不同,疫情仍未遏制。在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红十字会组织多批专家医疗队赴疫情严重的国家开展援助。上海也在对外援助抗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红十字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政府外办等政府部门组建了赴伊朗驰援抗疫的志愿专家团队。此外,自3月起,上海专家组先后与爱尔兰、马来西亚、南非、孟加拉、印尼等国家召开疫情交流视频会议,分享防控和医疗救治等相关经验。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