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综述∣“后疫情时代的城市规划与治理:上海与孟买经验交流”视频研讨会
2020-06-03

      今年是中国和印度建交70周年,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患难见真情。同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当前中国和印度都面临抗疫和复工的挑战。上海和孟买作为中印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大都市,自2014年缔结友好城市以来,开展了经济、贸易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交流。在疫情的考验下,两个城市都希望通过交流互鉴,化危为机,开辟城市建设新局面。

 

      2020年5月29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国驻孟买总领事馆、孟买智库印度全球关系理事会(梵门阁)共同举办网络视频研讨会。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城市规划与治理:上海与孟买经验交流”。与会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城市规划与治理展开深入讨论,分享最佳实践。这也是上研院继4月举办“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中国-印尼合作”视频研讨会之后,再次与国外智库合作,向外界宣介中国(上海)抗疫经验和成果。

在开幕式环节,上海国研院陈东晓院长、中国驻孟买总领事馆唐国才总领事、孟买梵门阁首席执行官克瑞帕拉妮(Manjeet Kripalani)发表致辞。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前驻孟买总领事刘友法大使、上海市商务委外商投资管理处杨旭波处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志杰副教授分别从新冠疫情下中印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上海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上海市防控新冠疫情的卫生能力建设和经验等角度介绍了中国和上海的经验。在问答环节,中方学者就印方提出的问题与印方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

唐国才总领事在致辞中强调加强两地智库和人文等领域交流的重要意义,指出上海孟买友城关系是在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亲自关心指导下建立的,对中印友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承载着两国人民的理想和希望。面对疫情,双方共克时艰就是对70周年大庆的最好纪念。总领事还就当前形势下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推进务实合作提出建议。一是解放思想,以开放思维共迎疫后改革发展挑战;二是聚焦民生,建设性拓展城市治理等务实交流;三是返本归真,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陈东晓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国研院非常荣幸能够在中国驻孟买总领事馆倡议下共同主办这次在线研讨,今年正值中印建交70周年,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智慧,面对疫情危机双方围绕城市治理和规划的交流和讨论正逢其时。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能力都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上海和孟买作为友好城市,在经济、金融、交通运输等领域分别是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大都市,定位和规模相仿。期待此次智库、政府部门、公共卫生专家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探讨为两国城市治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经验交流与合作建言献策。

梵门阁首席执行官克瑞帕拉妮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专题研讨虽然是在上海和孟买之间展开,但这对整体中印关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两国智库交流可为上海与孟买/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合作贡献智慧。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印度一直关注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也通过不同方式借鉴适合印度的做法。中印两国国情有所不同,本次交流会旨在通过建设性的对话,了解上海在城市治理和规划方面的经验,为孟买以及其他印度城市复工复产提供相关建议。

在研讨的第一议程,中国前驻孟买总领事、上海国研院非驻院研究员刘友法大使从外交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综合视角来看待疫情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影响,指出了疫情蔓延对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刘大使认为,疫情使所有国家联系在一起,同坐一条船,中印作为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双方要正视政治互信赤字问题,面对共同的困难开展务实合作,确立合作原则,聚焦重点合作领域,协调产业发展政策,努力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就机遇而言,中印有多项可合作的领域,包括能源、纺织、信息技术等,这些领域具有较大潜力。

印度普拉嘉基金会创始人Nitai Mehta回顾了近20年该组织在印度开展城市规划和治理的研究历程,根据基金会的调研,孟买是印度的城市规划中做得较好的。首先,要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应进行城市治理的结构改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印多数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当,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有目共睹,印方想了解上海如何做城市规划。其次,印度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也认识到,加强城市治理和城市规划至关重要。印度一直很关注亚洲各国的抗疫经验,在许多防控较好的国家,基层居民能够理解政府的管制措施并配合执行。疫情不同于金融危机、气象灾害等危机,希望了解借鉴中国城市政府的做法。第三,疫情使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变化,目前需要讨论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建立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危机、气候灾难等的长效机制。

在交流会的第二议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健康统计系张志杰副教授认为上海在疫情控制方面做得很好,也非常愿意与各方交流分享经验。上海之所以防控较好主要是通过口岸检疫、社区防控和临床疾病治疗等环节进行闭环管理。这次疫情凸显了建立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这一机制应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以医疗和公共卫生专家为主体,以公安、交通、公用事业、心理健康和经济法等领域的专家为支持。未来上海还应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技术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未知传染病。要增强卫生机构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的科技方法或工具,构建更现代化、更强大、更灵敏、更易用的疫情预警系统。

在交流会的第三议程中,上海商务委员会外商投资管理处处长杨旭波介绍了上海积极应对复工复产的各项措施。复工复产初期,上海曾面临人员、资金和防护物资供应等困难。但上海政府部门广泛调研,及时动员协调,采取了多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包括向企业分发防护用品的协调机制;实地考察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召集不同的政府部门协调、合作;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出促进居民消费的机制等。随着上海的疫情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也已步入正轨。

印度城市设计研究所执行主任Pankaj Joshi认为,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做到了较好的平衡,可以在世界上起到引领作用。一是希望了解中国疫情防控过程中有哪些操作程序是最有效的。二是希望了解上海对复工复产的规划。鉴于疫情还将持续,城市重新开放后如何通过基础设施继续发挥有效防控作用,防止疫情卷土重来。

印度城市设计研究所公共论坛和项目部的Omkar Gupta认为,首先,对一个城市而言健康(公共卫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公共卫生危机,城市需要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特别是针对社交和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比如目前许多城市采取的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减少或停运公共交通等措施。其次,相比印度的农村地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防控压力更大。和上海的情况类似,疫情开始之初,大量流动人口离开孟买返乡。随着城市进入后疫情时代,需要考虑如何调整这些措施。

在自由讨论环节,印方学者提出,尽管疫情还将持续,但出于经济和民生需求,诸如孟买这样的大城市需要尽快重新开放,印方希望了解上海在复工复产复业过程中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如何应对大量返城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往往居住在城市里人口密度高的狭小区域内,是高危场所;二是企业如何在工作场所做好对员工的管理;三是公共交通恢复后的防控措施。

中方学者应询介绍了上海和北京的相关做法。政府除了提倡市民继续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防护等外,主要是复工复产后升级返城外来人口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和复工人员分别管理。因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疫情期间采用在线教学方式效果不错,所以返校复课最晚。在复工复产方面,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管理。比如政府鼓励复工人员主动接受核酸检测;有条件的企业为员工提供班车或鼓励错峰通勤,在企业内部错峰用餐等。针对低收入人口的居住问题,北京和上海采取了建造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措施来改善这一群体的居住条件。

      陈东晓院长总结道,中印两国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不同,在疫情防控、城市管理方面,彼此的经验无法完全复制,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中印双方应继续保持合作和对话,着手为改善城市治理做长远规划,这不仅将有效带动中印地方务实合作,也有助于推进两国相关领域深层次改革,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长效机制。


整理: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处张珺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