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胞波”情谊历久弥新——习近平主席访问缅甸前瞻
周士新 2020-01-15

中缅自古以来是友好邻邦,双方千年“胞波”情谊历久弥新,自2011年5月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以来更是不断取得了新成就。近年来,国际和地区形势对中缅深化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不断推进两国在战略对接和务实合作方面取得新进步。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主席新年首次出访就选择缅甸,具有非常强烈的指向意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众号就习近平主席本次国事访问对中缅关系的意义等议题采访了我院外交政策所周士新副研究员,请他为我们做前瞻性的解读。

问:习近平主席新年首次出访为何选择缅甸?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再次对缅甸的国事访问,迎合了两国人民的高度期待,也适应了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新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交往历史非常悠久,谱写了双方共同合作和斗争的壮丽诗篇,其中也夹杂着双方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起伏跌宕。总体而言,中缅友好合作是主流,中缅两国人民“胞波”情谊也是在这一进程中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成为双方在政策和情感上高度认同对方的基础。“胞波”表示的是一种“兄弟”情,在很多情况下都超越了“朋友”或“伙伴”关系。因此,可以说,习近平主席出访缅甸是“走亲戚”,与缅方沟通隔阂更少,交流更畅,谈出成果也更容易。

   自2011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缅双方还签署了落实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让两国在许多领域的合作更具可操作性。近十年来,中缅关系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缅甸各界非常满意中缅关系取得的成就,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执政以来,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速,让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昂山素季多次来访中国,与中国在更多方面开展务实合作进行对接,与中国领导人交流治国理政的经验。来而不往非礼也,缅甸各界期待中国领导人访问已经很长时间了。今年缅甸将再次举行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胜选的几率很高。在缅甸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不仅可以满足缅甸各界的长期期待,也为两国发展战略继续顺利、成功对接提供了新机会。

问:习近平主席此行的重要活动有哪些看点?

   根据外交部吹风会提供的相关信息,习近平主席将出席温敏总统举行的一系列国事活动,包括同昂山素季国务资政会谈,出席双边合作文件交换仪式和昂山素季举行的小范围宴会,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与缅甸议会和政党领导人交流,并与缅方主要领导人共同出席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等活动。双方还将发表联合声明。

   就活动构成而言,习近平主席将会以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不同身份与缅甸党政军最高领导人进行对等的全面沟通交流,甚至就双方功能性合作交换意见。

   就国事访问的礼仪而言,作为国家元首的缅甸总统温敏代表东道国邀请习近平主席访问,并将以国事访问的标准进行接待,包括仪仗队、举行宴会等等,且国家权力部门的最高领导人会分别会见。同时,全国民族联盟主席昂山素季代表执政党可与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党治国理政方面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缅甸军方在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长期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缅甸目前的权力框架中也具有较大发言权。习近平主席与敏昂莱可以交流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国军事安全合作,有效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问:您如何评价当前的中缅关系?

   中缅关系当前可谓是处于顺利发展的黄金时期。双方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战略协调,不断推进两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

   从政治上来看,两国领导人互动频繁,互信程度前所未有。尽管中国国家主席多年未访问缅甸,但双方各层级和领域的领导人交流非常顺畅。这从2019年12月初的交流情况就可见一斑。12月3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腊登率团来华访问。12月7-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会见了缅甸总统温敏、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内阁部长觉丁瑞,后到曼德勒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就一系列双边问题进行沟通。

   从经济上看,中国不仅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对缅甸经济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高度重视与缅甸发展互补性的经济合作,为缅甸发展本国的民族产业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缅甸经济产业结构尚不完整,也不发达,且比较脆弱,容易受国际和地区形势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缅甸国内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加上投资规范不够完善,吸引外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经济增长并没有满足普遍期待,因此与经济处于稳健增长的中国进行合作已经成为缅甸各界的共同心声。

   当然,中缅社会文化互动日益深化已经成为新常态。随着中国对缅甸投资的增多,许多中国企业和其他机构相继进入缅甸寻找适当的机会。缅甸国内也具有较多华人,对缅甸经济发展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尽管缅甸华人存在着新老、中缅之分,但绝大多数已经深入融入缅甸社会生活了,并逐渐在与缅甸社会深度互动过程中,生活中增添了许多“佛系”的成分。加上今年是中缅文化旅游年,双方社会文化交往必将进一步丰富“胞波”情谊的内涵。

问:中缅关系发展有何新机遇?

   中缅合作的新机遇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已有的合作倡议中不断提出新合作项目,二是在新倡议中补充既有合作中有待完善的项目措施,或提出在新领域加强合作。由于缅甸经济转型仍然比较缓慢,中缅合作新机遇更多体现在第一方面,而在第二方面也已经有了一些亮点。

   从第一个方面来看,中国—中南半岛走廊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都在稳步推进。缅甸位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西侧。尽管双方在包括高铁建设等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尚未取得积极进展,但在高速公路建设和中小型水电建设等领域还是取得了较多突破。对于缅甸而言,高铁项目还是太昂贵了,对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并不是很迫切,因此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澜湄合作机制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系统性关系,对深化包括中国—缅甸关系的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合作,都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澜湄合作机制覆盖了整个中南半岛,在体制机制上也比较完备,在合作领域上也包括各方共同关注的几乎所有问题,对促进中缅经济发展,促进大湄公河次地区发展与繁荣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此外,中缅之间还存在着以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关系,成为促进两国贸易关系的助推器。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协议的落实率仍有待提高,但对密切中缅不断增长却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缅甸是在2015年1月1日才开始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协议的,在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对包括缅甸在内的新成员国实行优惠贸易政府,提振了缅甸与中国发展自由贸易的信心,也从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实际利益。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协议升级版的落实,其必然会成为密切中缅经济合作的新增长点。

   从第二个方面来看,谈判进程已经结束,已经进入法律准备程序,今年可能签署的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最具代表性,将可能为密切包括中缅贸易关系发展在内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更强动力。当然,鉴于缅甸在落实自贸协议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能否从中获得更多好处,仍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协商沟通,以免有损继续参与地区一体化的积极性。

问:您认为未来中缅关系会遇到哪些挑战?

   中缅关系快速发展,确实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大多数是正常的,可以经过双方协调沟通得到解决的,而有些则是因为外部因素,特别是一些国家猜忌、嫉妒甚至不满中缅友好关系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中缅一些合作项目容易被错误地解读为中国寻求地缘政治优势,导致所谓的“债务陷阱”和不平等关系等。可以说,在中缅一些大型合作项目出现挫折的背后,多少都有一些外部势力的影子,对中缅经济合作造成了没有必要的麻烦。对此,缅方一些学者也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例如,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席哥哥莱(Ko Ko Hlaing)认为,缅甸政府还难以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甚至建议两国领导人应避免谈论密松水电站,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葛,甚至被国际上对中缅都不友好的国家和媒体所利用。 

   当然,在中缅两国边境,特别是缅甸国内冲突威胁边境安全,跨境犯罪,如很难根治的走私毒品问题,以及贸易不平衡也都是需要两国认真对待,妥善应对的问题。有些问题是结构性的,有些具有较复杂背景,需要双方长期协作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另外,中国在处理缅甸国内安全问题上,如缅甸军方和地方武装力量之间的和平进程,以及若开邦冲突造成难民危机等,也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发挥着积极协调者的角色,得到了缅甸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也受到某些猜疑中国动机,担心中国在缅甸影响力上升的域外势力的凭空指责,让缅甸政府承受了较大的国际压力。

问:您对中缅未来关系有怎样的期待?

   中缅在未来仍需要保持一如既往地相互支持和帮助,照顾到对方的舒适度和核心利益,如中方坚定支持缅甸维护国家尊严与合法权益,缅甸涉及台湾、西藏、新疆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设性政策建议,促进两国关系行稳致远,对两国和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从两国关系上看,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已经开始提上日程了,进入提升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去年12月初出访缅甸时,与多位缅甸领导人都提到了双方将努力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从目前来看,中国与老挝和柬埔寨已经表示将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正努力建设成一个农业强国,农业合作可以成为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稳健增长点。中缅农业合作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中国可以在高产水稻种植、替代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向缅方提供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并适度增加缅甸大米的进口配额,增强其与中国合作发展农业的信心,这也有助于缓解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中缅还可以在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领域加大合作力度。中国可以对缅甸提出的三方或多方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持开放态度,如智慧城市和经济特区建设等,以符合规范和市场规则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一带一路”项目的国际接受度,让缅甸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中国的诚意、能力和实力,更坚定与中国加强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合作。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众号,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