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自2018年11月份以来,法国爆发了大规模的“黄马甲”运动,并迅速呈现长期化、暴力化趋势,民众诉求也从最初的反对政府加征燃油税拓展至抗议政府改革对民生造成的损害,甚至一度要求马克龙下台。为化解民众的愤怒情绪,缓解“黄马甲”运动对社会与政治稳定的冲击,马克龙决定于一月中旬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全国大辩论”,着重讨论包括税务和公共开支、国家机制和国营企业、生态转型、民主和公民资格在内的四大项共35类议题。目前,全国大辩论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马克龙在《告国民书》中称,此次大辩论“不是大选也不是公投”,而是“试图将怒火转化为解决方案”的一次行动。他提到,“你们的提议将帮助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架构、重塑政府和议会的行动,以及重新定位法国在欧洲、在国际上的角色”。可以看出,马克龙希望通过把黄马甲和政府的矛盾转化成全民和社会的忧虑,在回应黄马甲诉求的同时,听到更多“非黄马甲”声音,并进而对民众“循循善诱”深化改革,同时对自己实行一次“意义重大”的自救。大辩论同时可以挽回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从而为欧洲议会选举做好铺垫。
从更深层次看,大辩论旨在回应法国民众对于代议制民主和中央集权的不满。一方面,法国目前面临代议制失灵的窘境。代议制本应代表民众,但奥朗德取消双重职位制的决定导致议员无法同时兼任地方市长,造成无法体察民情。这形成了精英和民众之间的断层,民众诉求缺少了沟通和宣泄的渠道,只能诉诸街头示威乃至街头暴力。另一方面,民众呼吁去中央化进程。近年来,虽然法国政府提出去中央化,但在操作层面上看,中央集权的程度不降反增。同时,鉴于精英和民众之间的断层呈现逐渐拉大甚至不可调和的趋势,大辩论可以起到桥梁和“润滑剂”的作用。
作为一个走“中间道路”的政治家,其政权追求的是“政绩合法性”而非“意识形态合法性”。这就要求其要在第一任期中尽快兑现竞选承诺,形成早期收获。因此,马克龙欲打造出一个“全领域、加速度”的改革局面。但这种操之过急往往会在短期内减少百姓的“获得感”,而习惯于“养尊处优”的法国民众在面临被分割奶酪的情况下,不具备“着眼长远、顾全大局”的能力和胸襟,相反,利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策略不断试探和挑战政府底线。
随着“黄马甲”运动的极端化进入到新阶段,马克龙也改变了一意孤行的改革节奏,其应对措施也进入到新阶段,即“走出爱丽舍宫、靠近人民大众”,看似被动妥协,其实是以退为进的一步好棋。两个月内,马克龙深入法国外省选区亲身说法,仔细聆听,认真笔记,充分互动,共参与56个小时的辩论活动,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敬意。其支持率在三个月内上升了8个百分点,达到31%,相当于黄马甲爆发前的水平。
不过,大辩论虽然允许全民建议,但诸如“取消参议院、推翻总统”等被指与法国现有民主选举机制相违背的内容并不在辩论范畴。这让一些民众认为自己是“被政府牵着鼻子走”。 一些反对党也借机攻击马克龙。社会党秘书长奥利维尔•弗雷指出:“这次辩论的结论必须是法国民众自己选择的,而不是总统提前设定好的。”
马克龙在大辩论中所体现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彰显了其底线思维,即民主不等于民粹。这种底线思维不仅针对愿意参与和平辩论的法国民众,对于暴力抗议的群体,马克龙也展现出掌控力。第18轮“黄马甲”暴力升级局面为马克龙的强力回击提供了合法性和依据。他表示“和顽固的过激极端分子不存在任何对话可能”,下令在极端暴力行为频现的主要街区全面禁止游行活动,“炒”了应对不力的巴黎警察总局长,采取“无人机”等追踪手段……马克龙深知上街参与“打砸抢”的其实是打着“少工同酬”算盘的懒汉,其回击旨在阻止该群体对法国政府“不依不饶”的底线试探,以及根治该群体没有“断奶”的心理。
马克龙以民主的方式动员尽可能多的法国国民参与到大辩论中,但鉴于众口难调,最后很可能因为缺乏聚焦而将决定权重新交回马克龙手中。可以说,大辩论本身治标不治本、换汤不换药。但马克龙需要通过大辩论来改变节奏,为欧洲议会选举囤积人气。可以预见,在欧洲议会选举过后,马克龙的改革速度将重新加码。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