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日本无意联美封杀“中国制造2025”
陈鸿斌 2018-12-06

    美国对中国中兴公司痛下杀手,并由商务部长罗斯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直截了当地表明,“中国制造2025”是对美国的“直接威胁”,大有全面封杀中国制造的势头。

    如以美国视角看待“中国制造2025”,则感受到“威胁”的应该不止美国一家,其他制造强国也应如是观之,例如日本。日本的制造业水平几乎与美国不相上下,虽然近年来发展缓慢,甚至还屡屡曝出丑闻,但总体上日本仍是当今世界的制造业强国。

    蹊跷的是,自从中国政府于2015年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来,从网上搜索结果来看,日本政府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只有日本媒体予以关注。而日本企业界非但没有将此视为威胁,还认为这是一个重大机遇,因为可望从中捕捉大量商机。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后,痛定思痛,于2012年2月率先制定“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全力推动制造业振兴计划,夯实强国根基。一年多以后,德国政府于2013年4月推出“工业4.0”计划,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以维护其在制造业的全球领先地位。法国也于当年9月颁布“新工业法国”政策,希望借此维系法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

    作为后来居上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2025”在2015年应运而生,是顺理成章的事。面对各制造业强国和大国如此接二连三制定相关重大政策,日本政府真是沉得住气,就是按兵不动,稳坐钓鱼台。你搞你的发展战略,我按照我的既定方针,彼此相安无事。

    从全球制造商集团独家编制的2017年度“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来看,全世界共有36个国家的企业入围。美国独占鳌头,共有133家入围,其次是日本85家,然后依次是中国76家、德国26家、法国25家和英国22家。 

    显而易见,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当之无愧的强国,中国、德国、法国及英国属于第二集团。如果也将日本列入第二集团的话,日本则是第二集团的领头羊。考虑到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美国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美国形成的冲击不无忧虑。实际上这样的冲击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所以美国才会对“中国制造2025”如此耿耿于怀,直至此前公然出手封杀中兴公司,10月底又对福建晋华公司实施制裁,意在阻遏中国的发展。

    安倍晋三重新上任首相以来,当务之急是振兴日本经济,但“安倍经济学”几乎根本不奏效。其次,日本当前面临的更大麻烦是来势汹汹的“老龄少子化”浪潮,安倍将其称为“国难”。为破解这些超级难题,安倍政府频频推出各种对策,却被难题见招拆招。

    虽然安倍政府也提出了诸如“人才培养”的战略,但也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至于如何应对“中国制造2025”,压根儿就没列入过安倍政府的议事日程。反而是通过此前安倍访华行程,双方确认今后将在第三国市场广泛开展合作。

日本领先优势突出

    与美国大相径庭的是,日本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望为日本企业带来不少商机,因为在这一战略所确立的十大领域中,日本至少在各领域的材料这一重要环节,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欲加快这些领域的发展,日本企业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例如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日本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此外,在诸如下一代信息技术和半导体设备、汽车、节能等领域,日本的领先优势也相当突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这类领域,日本企业当然可以从中获益。

    如果进一步将视线转移到零部件和原材料这些领域,日本的优质产品就更有用武之地。例如在半导体产品中,诸如硅、光敏抗蚀剂等产品,都对采用这些材料的最终产品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些领域,日本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此外,在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马达所采用的磁铁等磁性材料,日本产品的质量在全世界都是有口皆碑的。中国欲提升制造业水平,正好可以为日本的优质产品提供稳定的销路。即便在总体上日本不具优势的航空和航天领域,为进一步减轻零部件的重量,日本的复合陶瓷和碳纤维产品也可以大显身手,仅东丽公司一家就占全球碳纤维产量的40%以上。在铁路车辆领域也同样如此。

    虽然如今在智能手机和电脑领域,日本已完全不具优势,但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零部件中,日本产品的优势仍是不可动摇的。新材料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欲将新材料打造为产品,而且要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掌握这样的生产技术绝非在短期内能够见效的。

    以蓝色LED照明为例,1970年代前期就已开始研发,并于1970年代后期获得了成功。但直到15年后,也就是到了1990年代前期才达到商业生产水平;而通过批量生产促使其价格明显下降,并进入千家万户,则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实现的。在这几十年时间里,相关企业必须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非同寻常的市场开发能力。

    为此,中国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此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相关举措,包括主动降低进口汽车和日用品的关税,最近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的这一姿态。这显然为日本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

    日本瑞穗集团综合研究所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会对日本企业产生诸多效应。由此推动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升级,并相应开辟新领域,这对日本企业而言,均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机遇;因此导致的中国国内供给过剩,对资源需求扩大和促进中国企业进一步崛起,这些对日本企业而言显然不无“威胁”,但经过努力仍可能化“危”为“机”。

    为了在庞大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即便付出转让技术的代价,日本企业也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这显示了日本企业的务实态度。如今日本担心的是,美国如果要求日本随其封杀中国,则日本通信行业众多企业,同华为、中兴等中国领军企业的合作,就难以为继了。

    2018年3月,日本经团联会长兼日立公司董事长中西宏明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其间日立公司向媒体分发的材料表明,该公司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完全符合新时代方向的,将为中国的长期发展作出贡献。这一看法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企业界的呼声,日本希望能在这场中美冲突的夹缝中左右逢源,渔人得利。

    日本不与美国以及欧洲联手就此向中国施压,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中国的压力。


文献来源:联合早报,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