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冰
- 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所长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习主席访问埃及的三重意义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起点•亮点•重点——中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 三个“非常”好的中津关系
- 习总称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机?
- 2015后的中非关系将步入新的时代
摘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研讨会暨《金砖国家投资环境报告》23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海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开放战略给企业带来了走出去的大环境,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全球经济治理给我们提供一个舒适、适宜的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国家能力建设永远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基础。
我作为智库的工作人员,可能既没有一线的实际操作经验,也没有理论研究者的深度,我们主要是关注政策的层面,动态更多一点。为了配合这次新华社的系列丛书的发布,谈一下金砖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我想谈一些非常浅显的看法。
两个问题,一个是全球经济治理。为什么会有金砖合作这样一个机制产生,高盛提出这么一个概念,由概念变成一个机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配合中国走出去的这样一个考虑,而是一个非常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合作机制。第二个是对金砖合作的几点观察。我没有前面几位这么乐观,作为智库研究人员,我们关注的挑战或者负面的东西多一点,也借此机会和大家请教。
首先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问题,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那个时候包括七国集团为首的发达国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说,这是东南亚国家国内经济体系出现了问题。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当我们诊断这一场金融危机为什么会爆发的时候,众口一词的说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出了问题。到底是国内经济治理出了问题还是全球经济治理层面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没有很好的答案。当然,前面张老师说到了两个问题,也是国际关系学界谈得比较热的两个陷阱,关于国际治理的话语权的争夺,国际竞争实际上是越来越激烈了,而不是越来越和缓了。
在这个背景下,还隐藏着非常多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近年来受到特别高度关注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的大讨论,由全球化带来的新的不平等,这种新的不平等的问题不仅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明显,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金砖是最明显的发展中国家里面先富起来的一批,还有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里面陷入了发展的泥潭。加上现在的人工智能,对于产业转移的阻碍,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非洲大陆的很多国家想搭上工业化进程的快车的可能性。
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米拉诺维奇,根据对一百多个国家的调查,覆盖了全球90%人口,得出一个结论。过去二十年中,他是从1988到2008年的数据分析,全球经济增长获益最大的人群来自于两个,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新贵,即所谓的富豪、超级富豪,还有就是来自于金砖国家的中产阶级的崛起。谁是全球化的loser?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收入增长有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为什么会当选并提出America first,英国为什么脱欧,以及G20汉堡会议为什么有那么多反全球化的示威者。根据贝塔斯曼基金会的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获益是最大的,新兴经济体获益大概31%,德国在里面的获益一直在12%、13%左右。所以全球化并不是像媒体宣传的那样,给新兴市场国家或者给发展中国家,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给了巨大的利益。所以到底谁说的是事实,同样的数据,同样严谨的调查,同样严谨的分析得出的答案却不一样。所以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
非常有意思的是,昨天有一个在全球国际政治领域、国家治理研究方面的全球一流的领先学者,我们讨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和未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我们今天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环境,怎么样认知它。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我们人类社会所拥有的财富总量,我们所拥有的技术发展的程度,以及我们对整个大气环境和整个宇宙的影响力都超过人类社会以往任何时候。对这样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实现有效的治理,尤其是从经济层面的话,全球经济治理,实际上是非常难的一个问题。因为你不能把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文化问题和经济问题切割开来。看G20的议题设置,已经超越了经贸投资。今年阿根廷作为主席国已经说了,我们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这样一个主题设计。所以对发展,对人的关注,是现在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大趋势。不过前面张老师也说到了,我们走出去所面临的,包括孔子学院遭遇的挑战和失败,以及中国教育走出去面临的很多问题,很多都是文化的冲突。
经济治理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了。美国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近期有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这个课题在网上可以找到中文报告,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报告的题目就是在无序的世界里面如何寻找有序,包括中美关系的这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建立在以规则框架为基础上的全球治理,已经是捉襟见肘或者是已经很难了,但是不是说规则不重要,问题是达成规则的难度太大了。美国的TPP马上就要成功了,特朗普上台就不要了。我们和欧盟谈了这么多年市场经济地位,他们不给我们,而且欧盟说这个已经过时了,我们不再以所谓的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来对待外来投资和贸易。这是很大的借口,但是可以看到,全球在多边协调,应对复杂的经济格局的时候,靠规则治理已经难上加难。所以非常有意思的是,更多的国际关注和讨论开始关注中国的经验。
在G20的智库峰会上,连续两年,从土耳其那个峰会上到这次,一直赞扬中国的五年规划,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领导中国减贫。联合国提出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是目标框架,条条大路通罗马,我重视发展的多元背景,只要达成目标就行了,至于用什么样的路径,看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不得已应对全球目前的复杂格局。
这样一个全球经济治理的讨论和趋势下,金砖合作,为什么会有金砖?其实金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平台,为促进金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说实话,这五个国家离得太远,市场差异也太大。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是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但是它背后契合了五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战略上的诉求。首先一个就是增强全球经济领导力,改变二战以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遗留的治理体系。金砖是一个小的集团,所谓的七国集团和金砖,每届峰会都有非正式会晤。
第二个作用是一个平衡,不能再像过去全是发达国家说了算,有了问题把我们这些国家都邀请来,是不是一起来推动联合刺激计划,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2012年的峰会上说要联手刺激,我们会有四万亿的投资进去吗?现在产能过剩了,又要求中国减产能。你可以看到,平衡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怎么样提升中国治理的话语权,怎么样改革投票权,这是非常复杂难度相当大的问题。独行快众行远,我们也要联合其他金砖国家。
另外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这几年的大动作特别多,除了金砖机制,建立了亚投行,南南合作基金,对丝路基金增资,中国拿出了巨量的资本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当然金砖合作对于促进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的合作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金砖合作还是面临相当多的挑战。我想前面几位发言者说得非常充分了,我要强调的是对金砖国家的转型,这五个国家都是转型国家转轨国家,所面临的任务都非常的复杂。俄罗斯从普京上来要进行现代化转型,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摆脱能源的依赖。巴西更不要说了,南非的祖马要进行彻底的激进的全面的改革,要实现非洲人能够真正的像白人一样有真正独立的经济状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光是经济的问题,还有教育的问题。包括印度,动作更是大了。所以可以看到,这五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强人,而且都有非常大的政治雄心。在国内都推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改革有风险,而且也意味着剧烈的波动。这些风险和影响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中国对于金砖的合作的重视,我想其实如果放到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包括对全球经济从外围走向核心的过程,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这五个国家要协调一件事情,非常复杂,现在就算是扩员,要把金砖峰会的扩员和NDB的扩员切割开来,巴西和俄罗斯的学者说如果让金砖变得G3一样无关紧要就扩吧。而NDB的扩员,现在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实际上金砖的合作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的考量。
所有这些对企业有什么影响?作为一个学者,分享一点我个人非常小的浅见。总的来说,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全球经济治理给我们提供一个舒适、适宜的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因为全球经济环境永远是竞争激烈、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国家能力建设永远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基础。就像欧盟这么高度一体化的,在区域层面的救助上,欧委会要给希腊这样的国家进行资金援助,也是先到IMF申请,满足了那些条款才给你。所以国家永远是全球经济治理最中坚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对于国家的能力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企业聚焦于耕耘好国内的市场,聚焦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第一的。
第二中国的开放战略给企业带来了走出去的大环境,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在美国亚基会的支持下做了中国周边几个邻国的调查,以我非常有限的对老挝和柬埔寨这两个对我们非常友好的国家调研来看,形势也是相当不乐观的。下一个题目是尼泊尔。
实际上总的来说,即使像老挝、柬埔寨这样我们的近邻,意识形态相近,非常友好的国家,政府层面也是非常谨慎的。
我们在老挝调研,当地问我们这样的问题,张教授,我想问你为什么都要像中国发展这么快?发展快就是好吗?老挝人初一十五一定要去烧香的。我们为了证实中国的橡胶园没有破坏环境,我们到了老挝的有机农场。他们问了我们这样的问题。发展的过程,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也是有道理的。我跟他们说中国也是在发展的路上,也在不断修改自己的发展。学者只是动动嘴皮子,还是要靠政府的顶层设计和企业的实践。
谢谢大家。
文献来源:新华网,2017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