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作者及其成果
张哲馨
新时期下如何重塑中美关系
张哲馨 2017-04-06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国际观察家们普遍担心其对中国的强硬表态及政策不确定性会给中美关系乃至世界秩序带来巨大冲击。然而,将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诸多困扰归咎于特朗普个人会使人们忽略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即中美关系已经到达一个新的临界点,无论谁担任美国总统,两国都需要对彼此的角色、心态和沟通方式做出实质性调整。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6—7日的首次会晤须为这一调整奠定基础。

        纵观四十余年来的中美交往史,两国关系之所以能稳步走到今天,一个根本因素是美国相较于中国的超强优势地位以及中国对美国这一地位的认可。但是,美国的优势心态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了动摇,并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达到新低。随着两国实力对比和对彼此的心态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继续本着“中美关系太过重要,因此坏不到哪里去”的自信来处理两国关系是很危险的。针对特朗普就任总统前后质疑美国长期执行的“一中政策”、不断指责中国“操纵货币”和“进行不公平贸易”,以及美国执意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都在外交和政策行动上进行了强力回应,这表明两国之间发生一场激烈的地缘冲突或贸易战绝非天方夜谭。当前,双方迫切需要对几个关键问题达成新的共识,以此作为重塑中美关系的基础。

        首先,除了要对双边贸易等具体议题达成较稳妥的安排之外,双方应确立新形势下发展两国关系的基本框架,给两国乃至整个世界吃上一颗“定心丸”。中美领导人不仅应当明确表达对彼此的重视和尊重,以及共同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的诚意,还应重申美国无意遏制中国发展,中国也无意同美国争夺地区或全球领导权的立场。此外,双方元首需要重新定位两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就彼此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形成基本共识。

        其次,要及早重启“战略与经济对话”等关键性的双边协商平台。特朗普上任六周之后,中美还未就至关重要的贸易与金融问题进行过正式的高层对话,这不禁令人感到非常遗憾和担心。尽管两国至今建立的九十多个双边交流机制的确需要彻底检视,甚至要合并其中的一些以发挥更大实效,但要知道,每个平台的建立都经过了双方大量的努力,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目标和功能。期待着将过去所有双边机制推倒重建是不现实的。双方原则上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对现有的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年度会晤、高层人文交流等平台进行合理的拓展与提升。

        再次,两国须就采取积极措施、共同维护世界秩序达成基本共识,因为只有在稳定的世界秩序下才会有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人们普遍担心美国会因丧失自信而放弃二战结束以来在国际体系中扮演的主导角色,而中国虽然实力不断增强,但还远不能接过美国所担负的国际责任。特朗普政府必须通过明确的政策宣示和有力措施,表明美国力图改革而非摒弃联合国、世贸组织、巴黎气候协定等现有国际机制,甚至以双边或单边行动取而代之的坚定态度;中国则应主动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同美国一道推动世界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平稳过渡。

        最后,两国须全力防止类似2017年2月初两国军机在南海上空近距离接触(相隔仅1千英尺)的意外事件。虽然中美于2014年签署了关于两军海空意外相遇规则的备忘录,但像这样的舰机近距离接触仍难以避免(仅2016年便发生过两次空中意外相遇事件),而且随着美国持续增加在东海、南海等地的军事行动而变得更为可能。这对两国关系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当今时代,一条生命的意外丧失与国家间在一场贸易战中损失上百亿美元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冲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若中美之间出现导致人员伤亡的意外相遇事件,必将给两国关系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影响。因而,双方应在严格落实关于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和海空意外相遇规则备忘录的内容、尽量节制自身军事行动的同时,及早重启军事协商与交流,以减少两军之间突发性冲突的可能。

        总之,特朗普总统上任两个月来针对中国的强硬政策表述更多是美国对华优势心态丧失的反映,而非源于特朗普本人的多谋善变。虽然两国间尚未爆发严重的贸易、金融和安全冲突,但绝不应为现状感到满足,因为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定位的关键节点,假如两国不能对彼此的角色和作为大国共同承担国际责任树立足够信心,那么双方很容易由于某个双边或国际事件迅速滑向冲突和对抗。若两国元首在4月份的会晤中能让中美关系新定位有力体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一根本原则,不啻为两国及世界人民之福。


文献来源: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