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北极国际论坛与中国北极政策
张耀 2017-04-03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3月29日至30日赴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出席第四届“北极-对话区域”北极国际论坛,引起广泛关注。那么,中国为何那么重视北极?北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1.北极国际论坛由俄罗斯主办 域内外国家领导人纷纷出席

  问:俄罗斯主办的北极国际论坛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论坛?中国何时开始参与这个论坛的?

  答:3月29-30日,第四届国际北极论坛在俄罗斯北部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举办,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2300名政府、企业界代表和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北极发展与环境话题。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在北极”,其宗旨是联合相关国际组织、有关国家政府部门和科研、商业机构,为确保北极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提高北极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保护北极生态环境而团结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俄罗斯是最大的北极国家,拥有最大的北极陆地领土和水域面积。俄罗斯在开发北极以及北方航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也提出了能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大项目。2010年,俄罗斯在莫斯科举办了首届国际北极论坛,此后该论坛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在俄不同城市举行,其主办方为俄罗斯地理协会,其性质主要是各国学者、企业家和相关部门官员就北极治理和合作问题进行对话、讨论的平台。自2017年起,这一论坛开始在俄政府下属的“北极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支持下举办,许多北极域内外国家的政府领导人纷纷出席该论坛,使得该论坛也开始带有政府间沟通、协商的特点。

  从该论坛创办起,中国的学者和一些相关部门官员就开始参加论坛的有关学术讨论和交流,此次汪洋副总理率领庞大代表团出席则是中国政府高级别领导人首次参加该论坛,这也反映了中国对该论坛和北极问题的重视。

  2.气候变化能源合作与新航道 北极事务演变对我影响重大

  问:中国如此重视北极,北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答:在自然地理上,中国的最北端离北极圈还有1000多公里,只能说中国是一个近北极国家,但北极事务的演变对中国有着重大影响。

  首先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环境变化造成了直接影响。鉴于地球的构造,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会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形成重大影响,而中国的绝大部分国土正处于这一地区,因此,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农林牧渔系统乃至旅游经济等都会因为北极地区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而受到各种影响。北极地区海平面的上升,也会直接威胁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科学家的研究还表明,北极地区的海冰减少是导致中国一些反常气候的重要诱因。

  其次北极地区的能源资源对中国也有一定潜在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到2020年代,中国很可能能源消费及进口总量均为世界第一,能源对外依赖度超过60%。因此,寻求能源的多元化供给渠道,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获得稳定的能源资源,是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在这其中,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是其中重要一环,而逐渐开展与北极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则可能是未来中国能源的新前景。

  第三,北极新航线对中国的发展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北极地区的变暖趋势和海冰融化趋势明显,穿越北冰洋的北极航线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北极航线将使中国到西欧和北美洲东岸的海运里程缩短20-30%以上,例如从上海到德国汉堡航线,经由北极航路的航程为13200公里,而经由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的航程则达19600公里,前者比后者缩短了三分之一。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其中大部分贸易是与西欧和北美国家进行的,因此,北极航路一旦可以运用,其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大积极意义。

  正是因为北极地区事务的演变对中国形成了重大影响,因此中国自然关心北极地区事务的发展趋势,其自身利益也与北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有义务参与北极治理并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当今中国的北极关切主要包括如下领域:

  第一,科学考察和研究。

  第二,环境保护领域。

  第三,北极航线的开通和航行领域。

  第四,资源考察和开发。

  北极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各种资源,中国希望能够在北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与北极国家开展更多的合作。

  3.我国参与完善北极治理机制 秉持尊重合作可持续三原则

  问:中国的北极政策是什么?

答:目前,8个北极地区国家和一些北极域外国家都已经颁布了国家层面的北极政策和战略文件。中国现在还没有公布正式的国家层面的北极政策文本,但在此次汪洋副总理在论坛上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北极政策的一些基本要素。

  汪洋副总理在论坛开幕式致辞时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秉承尊重、合作、可持续三大政策理念参与北极事务。“尊重”,就是尊重北极国家在北极享有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尊重北极地区居民的传统和文化,尊重域外国家在北极地区合法开展活动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国际社会在北极的整体利益。“合作”,就是与有关国家一道,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推动完善北极多元治理格局,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可持续”,就是兼顾北极保护与发展,平衡北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北极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永续发展。

  从汪洋副总理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尊重”、“合作”、“可持续”将是未来中国北极政策的三大基本原则,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参与和完善北极治理的各种机制、在国际法基础上有效解决北极存在的问题、提供中国的公共产品将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基本策略和路径。

  4.积极推进北极政策交流合作 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问:中国如何参与北极治理和合作?未来可能重点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近年来,中国在参与北极治理和合作的进程中已经开展了不少积极的工作,其中包括:

  积极开展北极科考活动。中国的雪龙号科考船已经实施了六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

  积极搭建各种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进北极政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北极航运规则制定,开展北极通航研究及试航。

  在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北极治理、推动北极合作。在目前阶段,中国可以重点推进一些的工作。

  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我们的北极政策。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出台北极政策白皮书以及北极科考白皮书。作为官方政策指南的白皮书对内可引到各相关单位统筹协调开展北极工作,对外有助于增加我国的政策透明度,澄清我北极相关立场、消弭“中国北极威胁论”,强调中国在北极科研及环保等领域所作贡献,引导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北极政策认识从“利益导向”转为“贡献导向”,为我国深入参与北极事务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继续搭建各种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我们要构建好各种北极合作网络,推动和加强与北极国家的交流合作,尤其是政策交流及科研、航运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务实合作。要重视北极事务中的原住民问题,了解和尊重原住民组织在环保、土地、文化保护和经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诉求,加强与其沟通合作,促进北极人民的福祉和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挥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的作用,积极支持和深入参与有关理事会工作,在各方普遍关注的环境、气候等环保议题上做出贡献,既要做物质领域的贡献,更要做理念和思想领域的贡献。不断提升我国对北极事务的参与和贡献,增强我在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

  稳妥参与北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要密切跟踪相关发展动向,积极加强与国内航运、能源等企业的沟通,了解相关需求并提供政策指导,引导企业树立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做好各种技术装备储备和预研工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可持续地开发和保护工作。 


文献来源:新民晚报,2017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