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美国总统大选背后的“法律战”
薛磊 2016-11-21

       11月8日,美国总统大选以极富戏剧性的方式落幕,尽管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在赢得选民选票总数上占优,但是根据美国的选举人票制度以及绝大多数州“赢者通吃”的选举人票计算方式,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拿到了胜选所需的超过270张的选举人票,最终特朗普在获得共和党大会提名后再次出人意料地当选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

  特朗普的胜选也正好呼应了共和党在美国联邦和州选举中的全面胜利,共和党成为参众两院的多数党,由共和党人担任州长职位的州达到34个,《华盛顿邮报》对此的评价是民主党将面临在华盛顿的权力空窗期,同时也将伴随着自身的认同危机。如果回顾选举的整个过程,有一点也许是民主党犯下的战略性错误,就是将过多资源倾注在总统选举上,而忽略了对参议院和众议院席位的争夺。希拉里的竞选委员会直接募集的竞选资金接近五亿美元,而特朗普仅有不到两亿美元;特朗普在多数时候只能依靠自己四处奔波,而希拉里背后则有强大的辅选团队,包括现任总统、副总统、第一夫人、前总统以及众多明星等等。相比之下,共和党却是因祸得福,由于一开始对于特朗普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就毫无信心和好感,因而很多共和党的重要政治献金资助者转而专注于巩固共和党在国会的议员席位,现在看来这种策略调整的确收到成效。

  无论是从选举之前的预测还是最终结果来看,投票率都是决定选举胜负至关重要的因素。两位候选人很清楚这一点,在选举前的最后几天都在呼吁支持者要站出来投票。对于希拉里而言,得到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选票支持是她能够取胜的关键。在一些州进行的提前投票过程中,似乎投票率是在朝着有利于民主党的方向发展。然而,最终结果表明少数族裔的投票率远低于民主党竞选团队的预期,事实上此次大选总投票率只有55.4%,这也是1996年以来最低的一次。投票意愿不高以及希拉里竞选团队动员能力不足似乎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当然,在选举过程中围绕选举制度的一系列法律争议也可能影响到不同投票群体的投票率。

  这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选举欺诈(voting fraud)和选举欺凌(voter intimidation)行为,此次大选中围绕这些问题出现诸多争论以及司法诉讼案件。这最初源于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对于希拉里所代表的华盛顿传统的权力架构的批评,即这是一个“充斥欺诈的体系(rigged system)”,由此引出的则是整个选举机制也可能包括众多欺诈行为。在提前投票开始后,特朗普及其团队的指责更为加剧,其中一个争议焦点在拉斯维加斯,这里有的投票点在投票时间结束之后继续对选民开放,当然根据联邦和州的法律规定,只要这些选民在结束之前就已经在排队等待,那么投票点就有义务接纳其投票。然而,特朗普借这一事件趁机推销其选举欺诈论,并公开募集志愿者担任所谓“选举观察员”,要他们“看着”投票点以防止其所谓的“选举欺诈”问题。但根据阿利桑那、俄亥俄、内华达等几个州的报告,这些志愿者的某些行为已经涉嫌选举欺凌,他们要求投下多张选票的选民出示证件,甚至还尾随有些选民并对其进行讯问,以调查其是否触犯选举法律。缅因州政府则提前向在校大学生发放宣传手册,要求如果在本州投票就必须在30天内重新登记其驾照,过期须缴纳几百美元罚金。一些民权组织声称这种行为也已构成选举欺凌行为,事实上是以不正当手段对选民投票进行限制或威胁。

  美国联邦法院系统也被卷入到这一选举争议中,并且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可以说这些争议都源于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2013年最高法院在裁决中否决了《投票权利法案》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即在某些存在选举歧视历史的州,如果要对现行选举法律做出修订,必须先提交司法部或者联邦法院进行核准。没有这一约束后,许多州都赶在选举之前出台新法律规定,加强对于选民身份和资格的认定,例如由共和党控制的北卡罗莱纳州议会就通过法律要求选民投票前必须出具带有照片的证件,还有部分取消提前投票等。针对这一新规定,美国第四巡回法院裁决其具有歧视性的主观故意,因为有证据表明这样做的依据是非洲裔美国人将遭受到最多的负面影响。阿利桑那州则制定新规定限制“缺席投票”的手段,除了近亲属和病患看护之外,其他人进行的“选票收集”活动将触犯选举法律。这一法律在联邦第九巡回法院被裁决无效,其后最高法院则裁决该法律有效,但第九巡回法院的首席法官在个人意见中指出,该规定“将少数族裔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投票手段界定为犯罪行为”。在选举过程中,共和党与民主党则围绕选举欺诈和选举欺凌展开司法诉讼斗争,先后有上十起案件在不同联邦法院得到受理,其裁决也有很多差别,开始向民主党倾斜,后来又转向支持共和党主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诉讼涉及的州多数是两党候选人争夺最为激烈的关键州,而选举结果也显示两位候选人在这些州的差距非常小。当然,我们很难判断一系列争议及诉讼的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整个选举过程中所谓选举欺诈情况是被严重夸大了,而选举欺凌却可能在不少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