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潘晓明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世界经济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上海自贸区周年庆 在探索中求开放
潘晓明
2014-09-30
在祖国母亲迎来65岁华诞之际,上海自贸区也迎来它的周年庆。作为国内改革和其他地区自贸区建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先试先行”,经过了一年的探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已经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的导入扩大了企业进入自贸区的投资空间,避免了“正面清单”下行政审批的耗时耗力以及由其灰色地带所引发的“寻租”现象。2014年4月,负面清单经过修订,由最初的190条经过修订减少到139条。其中取消了14条管理措施,放宽了19条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制度成为吸引企业进驻自贸区的重要制度之一。据官方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15日,在上海自贸区新设的企业有12266家,其中外资企业达到1677家。我们相信,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负面清单列出的项目会逐步减少,自贸区将会被建成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
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 上海自贸区成立指出就担负着为其他地区进行自贸区建设提供制度范本的重任。建立伊始,上海自贸区推出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制度,即允许企业先入关,后报关,货物直接进入自贸区,区内实行货物放行以及区内货物便捷流转。在此基础上,上海自贸区于2014年4月又进一步推出7项新制度进一步推动货物贸易便利化。其中包括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内销选择性征税制度;集中汇总纳税制度;保税物流联网监管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这些新制度的引入使得货物通关时间平均减少3-4天,减少物流成本10%左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贸易便利,已经成为自贸区吸引企业入驻的另一个魅力所在。从长远来看,贸易便利化的不断推进还将会给自贸区乃至上海带来贸易业态模式创新,离岸功能发展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业功能升级的机会。
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自贸区建立以来,已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入驻。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自贸区内新设持牌类金融机构87家,类金融机构453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296家,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2179家,共计3015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5%。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在国内首先建成一系列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市场,如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 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应看到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酝酿及不断成熟,上海自贸区将会在金融开放有更大的举措。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探索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自贸区成立一年来许多制度贡献之外,还在于其探索政府在促进商品流转和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如何转变职能是其成为有效的推动力量。从负面清单到贸易便利化,从金融开放到风险控制,许多制度设计的共同点都是政府转变职能:由主导和变成监管,从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进而在市场和政府间找到一种效率接近最优的平衡点。这些制度创新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范本。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我们期待其在今后有更多的制度性探索和贡献。也相信,它将不仅为国内改革提供有效的范本,也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以及在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已经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的导入扩大了企业进入自贸区的投资空间,避免了“正面清单”下行政审批的耗时耗力以及由其灰色地带所引发的“寻租”现象。2014年4月,负面清单经过修订,由最初的190条经过修订减少到139条。其中取消了14条管理措施,放宽了19条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制度成为吸引企业进驻自贸区的重要制度之一。据官方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15日,在上海自贸区新设的企业有12266家,其中外资企业达到1677家。我们相信,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负面清单列出的项目会逐步减少,自贸区将会被建成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
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 上海自贸区成立指出就担负着为其他地区进行自贸区建设提供制度范本的重任。建立伊始,上海自贸区推出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制度,即允许企业先入关,后报关,货物直接进入自贸区,区内实行货物放行以及区内货物便捷流转。在此基础上,上海自贸区于2014年4月又进一步推出7项新制度进一步推动货物贸易便利化。其中包括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内销选择性征税制度;集中汇总纳税制度;保税物流联网监管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这些新制度的引入使得货物通关时间平均减少3-4天,减少物流成本10%左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贸易便利,已经成为自贸区吸引企业入驻的另一个魅力所在。从长远来看,贸易便利化的不断推进还将会给自贸区乃至上海带来贸易业态模式创新,离岸功能发展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业功能升级的机会。
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自贸区建立以来,已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入驻。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自贸区内新设持牌类金融机构87家,类金融机构453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296家,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2179家,共计3015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5%。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在国内首先建成一系列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市场,如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 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应看到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酝酿及不断成熟,上海自贸区将会在金融开放有更大的举措。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探索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自贸区成立一年来许多制度贡献之外,还在于其探索政府在促进商品流转和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如何转变职能是其成为有效的推动力量。从负面清单到贸易便利化,从金融开放到风险控制,许多制度设计的共同点都是政府转变职能:由主导和变成监管,从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进而在市场和政府间找到一种效率接近最优的平衡点。这些制度创新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范本。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我们期待其在今后有更多的制度性探索和贡献。也相信,它将不仅为国内改革提供有效的范本,也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以及在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