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两岸与APEC:主题设计与亚洲视野
2013-09-12
随着由中国大陆主办的2014年APEC高峰会的临近,两岸最高领导人习马是否会晤,被媒体炒得络绎不绝。除了嗡嗡之声外,应该谈什么,为什么要谈,均为空白。此类现象令人反思。当前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两岸在国际场合,应该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到如何具体改善两岸所处的周边合计,推进合作,共谋发展。这些当务之急,远比讲排场、讲座次、讲规格,来得重要。
环顾周边,美国在后危机时代推出跨太平洋战略TPP,在两岸周边磨刀霍霍。大有用TPP取代APEC,建立新的地区经济秩序标准之势。澳大利亚过去号称是APEC“自豪的父亲”,现在也“弃子不认”,一头倒进美国怀抱,支持美国在 “地区性国际机制”问题上“另起炉灶”(所谓亚太自由贸易区)。在美国的推动下,日本也准备加入TPP谈判。同时,中国与东盟仍然坚持继续推进以RECP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中国对10 3进程,也仍未放弃努力。
局势的进展表明,两岸与亚洲的关系已经接近拐点。仅仅以两岸为核心,仅仅用西方一体化理论来看待两岸与亚太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在地区生产格局中发展两岸关系的需要。西方国家在安全问题上对两岸的干涉,如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显示出两岸关系的发展与西方强化亚太安全机制,休戚相关。两岸应早日走出迷思,认识到我们长期使用的西方“一体化”理论`,其所起作用实质上是确立西方体制,贬低亚洲和中国在建立地区秩序中的发言权。为此,两岸应该有自己的亚洲观。
中国是2014年APEC会议轮值国,有义务办好会议,回馈APEC各位成员。但也要看到,由于美国的全力推动TPP,谋求建立某种新的区域架构,这一趋势使第一届APEC峰会以来确立的“亚太大家庭概念”(a community),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扬起的尘埃中,显得格外苍白。2014年APEC会议主题的设定,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2014年APEC高峰会议在即,有人主张,作为东道主,中国大陆可提出“协同创新,共谋新亚太”,具有主导亚太地区秩序新格局含义的会议主题。本文认为,目前,传统的APEC如何摆脱其弱机构模式和改变APEC软性机制设定等,凡事涉及地区秩序的,已经难以成为会议主题。作为东道主,大陆应主张以继续推动APEC,深化亚太区域合作为主题,此外,对2013年APEC部长级会议取得的成果, 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关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粮食安全合作,地区供应链的链接等。再例如,从亚洲发展的眼光看,如何让APEC的科技与地区合作“两个轮子”实现真正运转等,也是十分贴切的议题。
目前两岸经济合作仍处于试探性的初级阶段,两岸关系中还存在政治因素和安全因素的干扰。《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受阻,就是一例。两岸应借APEC峰会的“天赐时空”,敞开胸襟,谈谈共同关心的亚洲问题,探讨两岸的前景。
21世纪头10年,世界经济可谓多灾多难。而两岸中国人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在理想与现实中平衡,讨论两岸关系中的亚洲因素和区域发展战略问题,是两岸务实政策的需要,也是两岸国际视野观的体现。两岸自应“当仁不让”。
此外,时局日艰,机遇与挑战并存: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坚挺和美元回流、新兴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受到考验(印度卢比贬值已超过20%)。对此格局,两岸需三思而后行。一方面不能全盘套用西方一体化观念来看亚洲,另一方面,两岸经济发展需要与亚洲需求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地区经济战略调整,对两岸政治和军事关系,以及两岸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影响。在亚洲地区生产格局重新布局的背景下,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产生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两岸必须思考,为实现经贸关系自由化的目标,下一步应该这么走?
西方常用“对形式的应用性智慧”(normatively sensible )来解决政治难题。中国人常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强调的都是对变量的认识,以及对变化的把握。2014年,是中国第二次主办APEC会议,我们希望听到更多关于两岸与亚洲关系的讨论。因为这意味着,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更加开放的新阶段。 内容,远比形式重要。
环顾周边,美国在后危机时代推出跨太平洋战略TPP,在两岸周边磨刀霍霍。大有用TPP取代APEC,建立新的地区经济秩序标准之势。澳大利亚过去号称是APEC“自豪的父亲”,现在也“弃子不认”,一头倒进美国怀抱,支持美国在 “地区性国际机制”问题上“另起炉灶”(所谓亚太自由贸易区)。在美国的推动下,日本也准备加入TPP谈判。同时,中国与东盟仍然坚持继续推进以RECP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中国对10 3进程,也仍未放弃努力。
局势的进展表明,两岸与亚洲的关系已经接近拐点。仅仅以两岸为核心,仅仅用西方一体化理论来看待两岸与亚太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在地区生产格局中发展两岸关系的需要。西方国家在安全问题上对两岸的干涉,如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显示出两岸关系的发展与西方强化亚太安全机制,休戚相关。两岸应早日走出迷思,认识到我们长期使用的西方“一体化”理论`,其所起作用实质上是确立西方体制,贬低亚洲和中国在建立地区秩序中的发言权。为此,两岸应该有自己的亚洲观。
中国是2014年APEC会议轮值国,有义务办好会议,回馈APEC各位成员。但也要看到,由于美国的全力推动TPP,谋求建立某种新的区域架构,这一趋势使第一届APEC峰会以来确立的“亚太大家庭概念”(a community),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扬起的尘埃中,显得格外苍白。2014年APEC会议主题的设定,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2014年APEC高峰会议在即,有人主张,作为东道主,中国大陆可提出“协同创新,共谋新亚太”,具有主导亚太地区秩序新格局含义的会议主题。本文认为,目前,传统的APEC如何摆脱其弱机构模式和改变APEC软性机制设定等,凡事涉及地区秩序的,已经难以成为会议主题。作为东道主,大陆应主张以继续推动APEC,深化亚太区域合作为主题,此外,对2013年APEC部长级会议取得的成果, 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关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粮食安全合作,地区供应链的链接等。再例如,从亚洲发展的眼光看,如何让APEC的科技与地区合作“两个轮子”实现真正运转等,也是十分贴切的议题。
目前两岸经济合作仍处于试探性的初级阶段,两岸关系中还存在政治因素和安全因素的干扰。《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受阻,就是一例。两岸应借APEC峰会的“天赐时空”,敞开胸襟,谈谈共同关心的亚洲问题,探讨两岸的前景。
21世纪头10年,世界经济可谓多灾多难。而两岸中国人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在理想与现实中平衡,讨论两岸关系中的亚洲因素和区域发展战略问题,是两岸务实政策的需要,也是两岸国际视野观的体现。两岸自应“当仁不让”。
此外,时局日艰,机遇与挑战并存: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坚挺和美元回流、新兴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受到考验(印度卢比贬值已超过20%)。对此格局,两岸需三思而后行。一方面不能全盘套用西方一体化观念来看亚洲,另一方面,两岸经济发展需要与亚洲需求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地区经济战略调整,对两岸政治和军事关系,以及两岸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影响。在亚洲地区生产格局重新布局的背景下,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产生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两岸必须思考,为实现经贸关系自由化的目标,下一步应该这么走?
西方常用“对形式的应用性智慧”(normatively sensible )来解决政治难题。中国人常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强调的都是对变量的认识,以及对变化的把握。2014年,是中国第二次主办APEC会议,我们希望听到更多关于两岸与亚洲关系的讨论。因为这意味着,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更加开放的新阶段。 内容,远比形式重要。
文献来源:台湾《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