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鲁传颖:数字世界地缘政治,大国在争什么
鲁传颖 2020-08-05

        近期,印度接连禁用上百款中国App和特朗普政府打压TikTok成为了国际热点事件,但这并非数字空间中发生的全部。欧盟法院判决美国与欧盟签订的旨在允许双方之间数据流动的“隐私盾”协议无效,法国与美国围绕征收“数字税”的冲突不断加剧,美国与俄罗斯在信息行动等方面的对抗等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上述一连串的事件和战略举措背后所折射出的更深层次趋势是全球数字地缘版图的崛起。
        在全球数字地缘版图中,网络空间大国是主要行为体,数字科技的创新体系、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供应链体系、数据的全球分布体系构成了数字地缘版图互相交织的不同层面。与传统的地缘政治相比,数字地缘的复杂性表现在参与的行为体更加多元,不仅有国家,企业、技术团体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地缘政治中,军事力量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数字地缘中核心科技和数据成为关键性因素。
        数字地缘的崛起正在深刻地改变全球的政治、安全、经济格局,同时也引发了大国之间竞争的加剧。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中国、欧盟等网络空间大国在战略层面动作频频,美国在年初发布了“网络空间分层威慑战略”,欧盟今年3月份接连发布了三份“数字战略”报告,中国在加紧制定《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其网络空间战略中,明确将美国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权与其国际地位挂钩,强调美国将不惜一切争夺网络空间中的主导权。对其他国家而言,数字地缘的崛起也意味着新的风险与机遇,不得不加强竞争以维护自身战略利益。总体而言,参与全球数字地缘竞争成为各国维护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

        传统地缘政治竞争的是国土和自然资源,在数字地缘竞争中,用户以及其产生的数据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例如,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中,中美两家占据了绝对多数。其中美国约占据四分之三的市值,中国企业约四分之一。形成这种格局背后的一种解释是中国企业主要在中国市场,也就是在十多亿用户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企业在中国之外的全球三十多亿的用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美国政府不仅拒绝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还要在全球范围打压中国互联网企业。其背后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在全球市场与美国开展竞争。华为和字节跳动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际化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正是因为触动了美国在数字地缘中的全球战略利益才受到如此大的打压。
        当然,数据作为数字地缘版图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就像传统地缘政治中的石油一样,成为各方竞争的重点。数据不仅是新的生产要素,也与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数据带来的风险,以及产生的价值远远地要高于石油,以及历史上任何的单一生产要素。欧盟在其《通用数据保护规则》正式生效的第一天就高调宣布欧盟的数据主权终于回到了欧盟手中,而前不久欧盟法院判决“隐私盾”协议无效,也是美欧数字地缘竞争的最新写照。
        数字地缘崛起引发的另一重竞争是数字科技竞争,特别是围绕着供应链的争夺已经开始重塑信息通信技术的全球生态体系。无论是美国对华为、中兴、中芯国际等企业的“断供”,还是中国提出的“安全可控”战略,以及欧盟所提出的“技术主权”,背后实际上都意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供应链来建立自身在数字地缘版图中的权力。
        由此可见,大国围绕着数字地缘战略竞争的态势将会对全球数字地缘带来重大影响,轻则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对抗,重则导致数字空间的不稳定,甚至是整个数字空间的分裂。因此,加强数字领域的规则制定,维护数字世界稳定和统一是未来参与数字地缘竞争各方面临的重大挑战。


 

原文链接


文献来源:环球时报,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