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东晓
- 研究员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打造绿色军队:美国军事能源战略调整评析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从三个方面看美国大选
-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 中美需要保持高级别、全方位的战略对话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特朗普上台 蔡英文台独梦灭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新一轮中美贸易磋商刚刚结束,美方即宣布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又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其接连举动严重违背中美元首大阪会晤共识。与此同时,代表美国内对华理性声音的联名公开信联署人数不断增加,已超过200人。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指出,美国内对华政策辩论一直存在“两种声音”,而中美关系的“两个基本事实”决定其终将回归理性。
陈东晓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出尔反尔、极限施压之举有迹可循。一方面,对华对抗、遏制的“对抗派”观点在当前美国执政团队中占据上风。另一方面,美方对待贸易问题的做法显示出其背后的政治企图,“想要通过贸易谈判达到超越贸易的目标”。而事实上,美方做法令中美间通过理性谈判解决问题蒙上更大阴影。
陈东晓表示,“对抗派”以极端、零和、对立思维来看待中美关系,“他们认为,美中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对立,刻意歪曲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为其遏制中国的企图‘正名’。他们还认为,美国遏制中国要有‘时间窗口’,如果不用破坏性的方式来阻止中国发展,美国将错过战略机遇期。总之,‘对抗派’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挑战,其政策重点就在于‘如何压制中国’”。陈东晓特别指出,虽然“对抗派”在当前美国执政团队中声量渐高,但并不能说明其在美国内已成为共识。
“另一种不可忽视的声音主要来自美国学界、民间等,可称为‘竞赛派’。”陈东晓表示,“他们看到,美国更大的问题在于自身,其政治体制、产业政策、税收、福利政策等存在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美国处理好国内问题和‘朋友圈’后,仍然有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他们也承认,把中国当做敌人,对美国于事无补。”
联名公开信“中国不是敌人”即是美国内“竞赛派”的集体发声。公开信发出后,包括美前副总统蒙代尔在内,联署人不断增加已超过200人。陈东晓指出,联名信在美国内赢得更多支持,反映出中美关系中的“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个事实是,将中国视作敌人对美国的利益于事无补。无论从经济、地区安全、人文交往等各层面,中美关系都存在相互依存的利益纽带,如果把中国作为敌人,必然会用“零和思维”来制定对华政策,会丧失许多在中美有共同利益、共同关切领域的合作机遇,从而在整体上有害而非增进美国的国家利益。
第二个事实是,美国将中国视作敌人的政策,难以赢得其盟友和伙伴的完全支持。事实很明显,无论欧洲还是亚太地区等,都难以跟随美国把中国视为敌人,达不到美国所希望的政策效果,而将起到反作用。
“相当多的、特别是长期从事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和亚太研究的专业人士签署这封信,表明他们承认这两个基本事实。”陈东晓指出,美当前对华政策无视中美关系中非常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选择用“脱钩”、遏制的方式,使中美关系处于不断动荡、恶化。越来越多不利于美国利益的“反作用”已经显现,损害了美国内很多人的经济利益,以及美国在地区和全球维持稳定的长远战略利益。
他同时强调,美国内对华政策的辩论一直在持续当中,对华理性平衡的声音依然存在,尤其在进入大选季以后,也将影响对华政策的辩论,对稳定中美关系有积极意义。
“美国当前对华政策错误认知的后果,要经历一个发酵、爆发的过程,然后才能逐步回归理性。”陈东晓认为,中长期来看,多重因素决定了中美关系回归平衡的潜力依然存在。
第一,中美关系不是简单的政治、经济关系,是复杂的社会关系,单边力量无法决定其“脱钩”,保持两国民间和各层面的交往,仍然要有耐心。
第二,随着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国力不断增强,美国人的心态也会逐步调整,承认客观事实的理性声量会逐步增强。
更为关键的是,中美关系是国际体系中有“体系性影响”的重要力量。我们所处的时代与“修昔底德陷阱”提出的时代已完全不同,不可能用简单的冷战方式消灭所谓的外部威胁。如果进行对抗,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将是“自身消灭自身”,美国国内会逐步意识到这一点。
“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只能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陈东晓强调说,“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新技术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影响等,都需要中美两个有影响的力量进行协作,这些问题不是一届美国政府或所谓强硬的‘对抗派’忽视就能自动解决的,早晚还是要回归到合作上来。”
文献来源:中国新闻网,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