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直接投资不断上升。结合国家商务部、上海市商务委及其他相关数据,对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间上海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的投资作了全面统计分析,识别出两大基本特征。
第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尚未成为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聚焦。
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上海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数达3018个。其中,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项目数量为412个,占13.65%。尽管并不能由项目数量直接推导出具体投资金额,但仍可得出初步结论,即“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并非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关注。从投资时间看,2013年与2012年比变化并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是接近年底才提出的。自2014年起,“一带一路”倡议对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激励逐渐显现:2014年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项目为60个,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长了53.8%;2015年迅速增长至128个,在上一年基础上增长了1倍有余;由于资金管理、经济形势等原因,2016、2017年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的项目数量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2014年的水平;2018年前8个月中,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项目共计28个。
第二,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的投资总体平衡,但国别和领域分布不够合理。
一方面,仅从大类分析,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的投资分布相对平衡,具体表现为:从地区分布看,东盟地区吸引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项目的近2/3,南亚地区获得54个项目,西亚地区的项目为37个,中东欧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获得24个项目(图1)。
图1: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地区投资项目数量,2013—2018.8
数据来源: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数据库v1.0,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8年。
从投资对象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个低收入国家中,上海仅在尼泊尔一国有投资,共计4个项目;在18个中低收入国家的13个有投资(占72.22%),项目多达180个,占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项目总数的43.69%,高居首位;对20个高收入国家中的8个开展了投资活动(占40%),项目数达134个,占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总数的32.52%;在21个中高收入国家中,上海对8个国家开展了投资活动(38.09%),投资项目数为94个,占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总数的22.81%。除低收入国家本身数量较少外,其他三类国家所获得的投资项目数量相关不大(图2)。
另一方面,如果深入观察,会发现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的投资仍有重要的改进空间。其一,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的国别分布极不平衡:新加坡高居第一位,总数达84个项目,超过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项目总量的1/5,是第2位印度尼西亚(41个)的2倍多;马来西亚(36)、越南(31)、泰国(30)位紧随其后;前5位的国家的投资项目数量均超过30个,其总和超过220个,占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项目总量的50%以上。此外,印度、柬埔寨、以色列、缅甸、俄罗斯等均获得超过10个以上的上海投资项目。
其二,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主要集中于硬基础设施一端,且在不同收入类型国家的差异较大:在中低收入国家,上海投资也主要集中于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领域,政策沟通、民心相通领域的投资不够显著;在中高收入、高收入国家,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分布更为均衡,尽管硬基础设施也占据了主要地位(图2)。
图2:上海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分布,2013—2018.8
数据来源: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数据库v1.0,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8年。
针对上海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的既有特征,建议上海未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改进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投资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府引导,优化投资格局和投资布局。在地理分布上,应强化对中东欧、中亚、西亚非洲等地区的投资力度;在投资国别选择上,坚持均衡发展,在继续做好对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的同时,加大对中高收入国家的投入,并注重在低收入国家开展标准输出、形象塑造等领域的投资;在行业领域布局上,应强化对诸如医疗卫生、高等教育、信息通讯、平台搭建等更多涉及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的软基础设施。二是通过合理化投资,推动上海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一方面,依托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继续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形式,获得国际营销网络,学习先进技术,并提升吸收和整合能力,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攀升。另一方面,发挥上海传统制造业优势,积极布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将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更多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三是,以浦东新区、漕河泾工业园、自贸试验区等新老经验为基础,积极开展境外贸易合作区建设,将境外产业园打造成为上海企业“走出去”的主阵地。四是应强化数据库建设,不仅有利于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更多参考,也有利于更好地评估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及其影响。
文献来源:光明网,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