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士新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外交政策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编者按: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领导人圆桌峰会等活动。其中,东盟国家不仅全员出席,还派出了高规格的阵容。
东盟国家为何重视“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生机?专家对此问题进行解读。
刚在北京落下帷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东盟国家领导人就来了7位,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老挝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也代表东盟)、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柬埔寨首相洪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和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其他3个国家也派了高官参加,如泰国有6位内阁部长,文莱首相府部长兼外交与贸易部第二部长林玉成,以及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这凸显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态度。
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可能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宣布与相关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可以说是中国与东盟长期合作的结晶,也是为增进双方关系,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铺垫。印度尼西亚是东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具发言权和代表性的国家,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现在更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地之一。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是纪念和继承中国与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统友谊与合作精神,也是想在新形势下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如何加强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而不是单纯地复活古代丝绸之路,更不是所谓中国称霸世界的战略举措。东南亚是“一带一路”两条线平行发展的汇集区,也是中国对外关系中取得成果最为丰富的地区,当然也是衡量“一带一路”倡议能否以及是否取得成效和成功的标志之一。
从态势上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重振经济自由主义浪潮的有利方面,有助于减弱一些发达经济体对日益深入的全球化的恐惧心理和抵制情绪,维持发展中经济体继续利用全球化优势的强劲动力。从内容上看,当前的一些发达经济体并不是反对全球化的所有方面,甚至不可能将逆全球化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是极力地在减弱和消除全球化对本国可持续增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甚至采取了一些违背全球化发展态势的政策措施。相比之下,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仍都属于发展中经济体,对促进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等迎合全球化的措施仍持相当积极的态度,有利于他们接受和加入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等在内的促进全球和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合作计划。
中国发展经验与教训对东盟大多数国家相当重要和珍贵,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东盟大多数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动力和阻力都是许多其他国家所难以想象的,其中的许多细节已经成为奇迹,但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值得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高度警惕。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在互访过程中经常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就是在平衡包容的氛围中,在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商妥取长补短的政策选择。东盟中的有些国家希望借助与中国合作提供的机会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有些国家希望尽早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的身份,但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都有助于东盟经济的整体发展,缩小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维持和巩固东盟在与其他国家共同维持东亚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东盟国家态度在变化
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东盟国家发展规划,以充分显示其强烈的灵活适应性。从目前来看,东盟国家大都提出了自己的国家发展规划或战略,与东盟整体的共同体建设进程保持着相当高的一致性,但每个国家也具有较强的独特性。然而,老挝提出了改变自己“陆锁国”状态的“陆联国”战略、越南的“两廊一圈”计划、缅甸的经济特区发展计划、马来西亚的“大马计划”、泰国的基础设施开发计划、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以及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等,基本上都难以体现出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意向和趋向,这些国家为实现东盟发展规划而进行合作的主动性也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是在促进东盟国家在实现各自发展战略的同时,也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促进了东盟内部的协调进程,有助于提升东盟共同体的质量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具有强烈的整合效应,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及其升级版不断取得新成就,以及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有效落实也具有较强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合作导向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实际成果或效益。无论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及相关具体部门的发展规划,还是中国与新加坡的中新(重庆)合作开发区,与马来西亚“两国双园”联合协调机制,与老挝的中老铁路,与印度尼西亚的雅万铁路,与缅甸的油气管道,与菲律宾的南北铁路,等等,仅仅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合作开发项目,已经或正在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创新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供新动力。当然,鉴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布局的实际情况,有些东盟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有些合作项目仍持保留态度。例如,缅甸虽然也希望拥有高速铁路,但考虑到建设费用太多,建设高铁超越了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其他一些国内因素,对这个项目的态度一直都比较谨慎。
也正是认识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本国发展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东盟国家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紧张、犹豫、等待到现在的积极接受和主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2013年10月刚刚提出来时,东盟各国政界、学界等总体上都相当谨慎,虽然表面上会摆出欢迎“一带一路”倡议的姿态,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支持政策和行动,有些国家甚至还有一些抵触情绪。相比之下,东盟各国的企业和工商界却是非常积极,也以实际行动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些早期项目得以落地,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当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其他地方越来越受欢迎也刺激了大多数东盟国家很快就转变了态度,希望能通过尽早参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当然,东盟与其一些对话伙伴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协议的谈判和落实,也在迫使成员国希望通过加快国家建设进程,快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应对自由贸易环境下可能出现的更趋激烈的竞争。
现有成果
在这种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在东盟国家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是一个产业结构比较完全的国家,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现以互补为基础的合作态势。东南亚国家都是热带国家,且大多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初中期阶段,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或至少说不太完全,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都能够实现战略互补。特别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产业生产能力优势,能够对东盟国家尽快实现和完成现代化阶段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在这些国家特别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过程中的“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优势。毕竟,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之间各领域、各层次的沟通机制比较健全、顺畅且互动频繁。另外,东盟一些国家的华侨华人多年来对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民心相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有些更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直接推动者。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推进合作共赢的过程缓解甚至消除了许多障碍和困难。例如,一般认为,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之间关于南海问题的争议影响了中国与东盟的总体关系,牵连性地影响到中国与东盟所有成员国之间的关系。然而,实际情况是,东盟内部对南海问题存在着不同声音,但为了保持东盟的凝聚力,对外整体上保持着团结,尽量用同一个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如此,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不仅如期与所有东盟国家都落实了自贸协议,而且谈成了自贸协议升级版。另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磋商“南海行为准则”的过程中已经落实了一些早期收获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南海地区的具体落实,得到了东盟国家的认可、接受和配合,促进了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可以想见的是,正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对推进经济合作的务实政策,促进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合奏曲”,犹如南海地区的国际水道和水域等“公域”,成为促进相关国家共同发展的“公共产品”。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和首创者,中国当然具有更强的历史与现实责任,在推进其最终实现、造福中国与相关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过程中也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也是主动参与的平等建设者。也就是说,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共奏“交响乐”的过程中,所有各方都在根据一个“乐谱”协调起来各奏各的调,而不会是“乱弹琴”或“老跑调”,才形成了当前悦耳的“协奏曲”,符合各方的欣赏习惯,受到普遍的欢迎。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近邻和紧邻,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没有一厢情愿地采取单边或逃避政策,相互之间的合作能保持相当通畅和有效也在情理之中。可以想见,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共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也将更为顺畅。
文献来源:中国南海网,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