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院作者
- 丹·斯坦巴克
- 非驻院研究员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金砖国家将建立更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中标印尼高铁 日本又挨一记闷棍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中国式经贸合作冲击美国在中东的政治遗产
丹·斯坦巴克
2016-12-26
习近平主席到访之际,正值该地区形势险峻。沙特阿拉伯苦于对付油价暴跌、债务高涨和一场与也门的战争。在埃及,被认为是胡斯尼•穆巴拉克30年长期统治后的继任者们正遭遇越来越强的反对。在伊朗,经过数十年在国际上的孤立,制裁终于被解除。
这三个国家都以不同方式卷入叙利亚内战和打击伊斯兰国的战斗,以及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势力参与其中的地区冲突。同时它们还牵扯持续不断的巴以冲突,以及逊尼-什叶两派的经济与宗教冲突,这些历史上被外国势力操纵的冲突助长了地区仇恨,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内部制造了分裂。
习主席的访问象征着“分而治之”的殖民遗产将逐步为经济发展所替代。
与此同时,两国双边贸易额已升至740亿美元。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习访期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石油签署了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同时还扮演着沙特武器供应商的角色。
在埃及,习近平主席会晤了总统塞西,其时正值开罗以有争议措施镇压2011年抗议运动四周年。埃及是1956年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不过,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1999年才开始,两年前才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20亿美元。当时北京在埃及设立了一个10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区。中国还正在商讨对埃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的可能。北京还有望向埃及央行提供10亿美元贷款,协助埃及努力增加外汇储备。
习近平主席的最后一站是德黑兰,他会晤了伊朗总统鲁哈尼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自2011年以来,虽然西方不断增加对伊朗的制裁,但中国已成为伊朗主要的原油出口客户。鲁哈尼说,伊朗不会忘了在困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朋友”。
2014年,两国贸易额达520亿美元。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德黑兰,两国开启了双边关系“新篇章”,同意在下一个十年里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6000亿美元。对北京来说,伊朗是新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键枢纽。对德黑兰来说,中国意味着后制裁时代的巨大经济机遇。
简言之,习近平主席的三国行确立了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买家、主要进口商、基础设施建设者以及和平斡旋方在中东的存在。
以后60多年,尽管华盛顿对美国需要能源自给自足时有争论,但这一协议一直相当成功。但过去十年里,随着美国页岩油革命,这一协议开始崩溃。此外,恐怖主义的蔓延和越来越多的平叛使中东干预政策的可能行性受到质疑。美国的路径是依靠战略结盟,一旦结盟不可行,就更换政权。
1949年3月,美国中情局支持胡斯尼•扎伊姆上校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叙利亚民主政权。1953年,中情局又帮助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赶走民选首相默罕默德•摩萨台,动摇了此后数十年伊朗的包容性发展,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铺平了道路。在1958年黎巴嫩危机期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首次实行了一项教义,即只要有政权受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美国就会介入保护。在肯尼迪时代,中情局策划了针对伊拉克的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的政变。
随着上世纪70年代爆发能源危机,美国的干预倾向日益加剧。在赎罪日战争中,尼克松总统授权进行战略性空运,为以色列提供军火,并导致此后数十年对以色列的大规模军事援助,尽管,被占领土不断发生违法定居。同时,中情局还武装库尔德叛军来对抗伊拉克复兴党的领导。里根时代,华盛顿在黎巴嫩内战期间派部队前往,直到贝鲁特军营发生爆炸。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美国军舰为科威特油轮护航,以避免伊朗的攻击,同时攻击伊朗,迫使德黑兰与伊拉克停火。1986年,作为对恐怖主义的回应轰炸了利比亚。
冷战之后,美国领导联军在海湾战争中将伊拉克赶出科威特。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开始了十年动荡,并导致残暴的伊斯兰国崛起。2011年,美国参与西方联盟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并在中东四处进行隐蔽活动。叙利亚陷入内战后,美国和法国、英国一起再度插手。
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干预记录真是又长又糟糕。
政权颠覆的历史根源来自19世纪的帝国主义和20世纪的殖民主义。在布什时代,改变政权是公开的新保守主义目标。在奥巴马时代,它隐匿于自信的自由主义者的国际主义里。所以,美国从来没被视为中东地区诚实的斡旋者。
相反,中国的路径是基于不干涉、稳定和经济发展。从历史来看,中国和阿拉伯世界都经历过帝国解体、殖民屈辱和为主权和领土完整抗争。尽管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不结盟运动万隆会议,但经济合作在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开幕之后才开始升温。
过去十年,双方合作在经济合作基础上不断拓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种合作有可能极大促进经济发展。虽然它与美国的政策迥异,但它并不针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事实上,一些美国政府官员认为中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是缓和不断升级的沙特-伊朗摩擦的良机。
我们今天在中东所见到的一切,以及习近平主席访问发出的信号,不仅是双边贸易的拓展,它还预示中东地区多级力量崛起这一新的长期趋势。
这三个国家都以不同方式卷入叙利亚内战和打击伊斯兰国的战斗,以及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势力参与其中的地区冲突。同时它们还牵扯持续不断的巴以冲突,以及逊尼-什叶两派的经济与宗教冲突,这些历史上被外国势力操纵的冲突助长了地区仇恨,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内部制造了分裂。
习主席的访问象征着“分而治之”的殖民遗产将逐步为经济发展所替代。
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
在第一站沙特的利雅得,习近平主席会晤了沙特国王萨勒曼、王储继承人穆罕默德,将两国长期友好关系推向高潮。沙特在冷战结束后的1990年才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到2010年代早期,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沙特最大的原油客户。与此同时,两国双边贸易额已升至740亿美元。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习访期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石油签署了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同时还扮演着沙特武器供应商的角色。
在埃及,习近平主席会晤了总统塞西,其时正值开罗以有争议措施镇压2011年抗议运动四周年。埃及是1956年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不过,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1999年才开始,两年前才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20亿美元。当时北京在埃及设立了一个10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区。中国还正在商讨对埃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的可能。北京还有望向埃及央行提供10亿美元贷款,协助埃及努力增加外汇储备。
习近平主席的最后一站是德黑兰,他会晤了伊朗总统鲁哈尼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自2011年以来,虽然西方不断增加对伊朗的制裁,但中国已成为伊朗主要的原油出口客户。鲁哈尼说,伊朗不会忘了在困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朋友”。
2014年,两国贸易额达520亿美元。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德黑兰,两国开启了双边关系“新篇章”,同意在下一个十年里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6000亿美元。对北京来说,伊朗是新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键枢纽。对德黑兰来说,中国意味着后制裁时代的巨大经济机遇。
简言之,习近平主席的三国行确立了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买家、主要进口商、基础设施建设者以及和平斡旋方在中东的存在。
美国的政权变更史
如果说中国在中东有效存在的增多始于21世纪初的话,美国的作用则始于二战后。1945年,有效分割了欧洲的雅尔塔会议结束后,罗斯福总统随后会见了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并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内容是华盛顿向利雅得提供军事安全,以换取可靠的石油供应。
1949年3月,美国中情局支持胡斯尼•扎伊姆上校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叙利亚民主政权。1953年,中情局又帮助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赶走民选首相默罕默德•摩萨台,动摇了此后数十年伊朗的包容性发展,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铺平了道路。在1958年黎巴嫩危机期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首次实行了一项教义,即只要有政权受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美国就会介入保护。在肯尼迪时代,中情局策划了针对伊拉克的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的政变。
随着上世纪70年代爆发能源危机,美国的干预倾向日益加剧。在赎罪日战争中,尼克松总统授权进行战略性空运,为以色列提供军火,并导致此后数十年对以色列的大规模军事援助,尽管,被占领土不断发生违法定居。同时,中情局还武装库尔德叛军来对抗伊拉克复兴党的领导。里根时代,华盛顿在黎巴嫩内战期间派部队前往,直到贝鲁特军营发生爆炸。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美国军舰为科威特油轮护航,以避免伊朗的攻击,同时攻击伊朗,迫使德黑兰与伊拉克停火。1986年,作为对恐怖主义的回应轰炸了利比亚。
冷战之后,美国领导联军在海湾战争中将伊拉克赶出科威特。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开始了十年动荡,并导致残暴的伊斯兰国崛起。2011年,美国参与西方联盟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并在中东四处进行隐蔽活动。叙利亚陷入内战后,美国和法国、英国一起再度插手。
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干预记录真是又长又糟糕。
一个地区,两种路径
相反,中国的路径是基于不干涉、稳定和经济发展。从历史来看,中国和阿拉伯世界都经历过帝国解体、殖民屈辱和为主权和领土完整抗争。尽管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不结盟运动万隆会议,但经济合作在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开幕之后才开始升温。
过去十年,双方合作在经济合作基础上不断拓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种合作有可能极大促进经济发展。虽然它与美国的政策迥异,但它并不针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事实上,一些美国政府官员认为中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是缓和不断升级的沙特-伊朗摩擦的良机。
我们今天在中东所见到的一切,以及习近平主席访问发出的信号,不仅是双边贸易的拓展,它还预示中东地区多级力量崛起这一新的长期趋势。
文献来源:chinaus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