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安倍不计代价推动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刘宗义 2015-12-25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印度的访问已接近尾声。这是安倍自第一次担任首相以来第三次访问印度,第五次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安倍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与印度的防务和经济合作,推进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日本时,两国签署了《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东京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由“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这一特殊伙伴关系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经济合作,二是防务和安全合作,三是地区合作。在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背后,隐藏着两国成为地区大国乃至全球大国的野心,同时也隐藏着两国协同制衡迅速强大的中国的图谋。

12日,日印两国在高速铁路、国防科技等方面达成了多项重大协议,并就民用核能合作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安倍此次访印的预期目标基本达到了,因此安倍在联合记者会上夸耀 “日印关系从今天开始迈入新时代”。日印关系是否真的迈入了新时代,尚值得商榷。但关注日印关系的人都可以看出,安倍为了推进日印关系可以说是不计代价。如果将安倍与莫迪比作一对情侣,莫迪可能是有意利用了安倍对他的好感与迫切追求,做出了一些虚情假意的承诺,引诱安倍做出了更多的让步,甚至抛弃了原则。

此次日印两国达成的多项重大协议中,最引人关注的两项是两国签署了建设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高速铁路的协议,以及就民用核能合作达成了谅解备忘录。相对而言,对亚洲局势影响最大的是双方在核能及防务方面的合作。日印核能协定,虽然还有一些细节双方尚未敲定,但双方签订谅解备忘录意味着日本背离了其一贯坚持的原则,将首次与没有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进行核能合作,意味着日本事实上承认没有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拥有核武器,这是日本核能政策的转折点。另外,日本向印度转让防卫装备和技术,也是安倍政府在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实质性废弃日本坚持几十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后,首次向外国转让大型军事装备。

通过放弃原则开展核能合作和转让防卫装备和技术,安倍政府希望与印度拉近在安全和防务方面的关系,从而建立安倍从2007年以来孜孜以求的“民主安全菱形”。而莫迪对安倍也有所回报,在与安倍的联合声明中首次明确提及南海,以示对安倍在南海岛屿争端问题上的支持。实际上,印度在印度洋安全问题上的政策转变,从今年10月份印度正式邀请日本加入马拉巴尔海军演习就已经明晰化了。印度邀请日本正式加入马拉巴尔演习,意味着安倍倡议的以围堵中国为目的的“民主安全菱形”的海洋部分已接近成型。

在经济合作方面,日本与印度签订了修建从孟买到艾哈迈德巴德高铁的协议。这一消息早在安倍访印之前就已传出。早在2012年,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就中标了孟买-艾哈迈德巴德高铁可行性研究项目。有人将日印高铁协议的签署看作中国的失败,但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参加竞标。当然,媒体所说的中国取得印度尼西亚高铁项目刺激了日本也不无可能,这使得日本不惜代价向印度提供超过1万亿日元的优惠贷款,用于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建设。但日本高铁建设成本很高,新干线技术出口海外此前只有中国台湾一个案例。台湾高铁运营状况不佳,已几近破产。因此,日本取得孟买到艾哈迈德巴德的高铁合同并不意味着日本今后将在印度取得更多的高铁建设合同。印度在对外承包高铁等大型项目方面试图引入多国竞争,以从中获利。中国铁总与印度当地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就中标了新德里至孟买的高铁项目。

除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间的高铁外,日本还将向艾哈迈达巴德和金奈的地铁建设提供巨额日元贷款,并确定今后五年印度将派包括交换生在内的一万名青年访问日本。从日本对印度的巨额投入来看,日本确实希望帮助印度成长为经济强国,并从中获益。而莫迪政府也已经设立了一个办公室,以为吸引来自日本的投资提供便利。日本在印度等国的巨额投入也表明日本已经下定决心要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经济竞争。中国企业要取得成功,不能仅靠低成本优势,更需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另外,日本战后几十年在发展中国家积累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十分雄厚,其培植人脉和社会关系的经验值得中国认真学习。

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确实正逐渐从口头承诺变成现实,但日印两国相对中日、中印经贸关系而言尚嫌薄弱的经贸联系,日印两国分别对于战略安全和经济技术需求的偏重,以及日印两国领导人在战略和安全上相互利用的投机心态,决定了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并不牢靠。日印两国都希望借重对方向中国施压,但与此同时,无论莫迪,还是安倍,又都在积极与中国改善与提高关系,哪一个都不希望成为首先与中国发生冲突的一方,但又都在为可能发生的冲突而未雨绸缪,或者准备落井下石,或者准备火中取栗。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