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金砖国家将建立更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中标印尼高铁 日本又挨一记闷棍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莫迪访华之旅为中印关系添动力
赵干城
2017-01-06
春夏之交,印度总理莫迪在其就任一周年之际完成访华之旅,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莫迪总理此行似乎特别强调文化的意义,无论是他在西安的礼佛和馈赠佛教圣树菩提幼苗、与习近平主席共登大雁塔,还是行前特意开设与中国网民交流的社交媒体,以及他沿途发表的希望推动印中文化交流的愿望,直至与李克强总理在天坛祈年殿共同观赏太极—瑜伽表演等等,大量活动将此行的文化特色作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此行为印度领导人历次访华所罕见,显示了莫迪的个人特点。
挖掘文化的交集
莫迪的政治生涯在印度的政治生态中带有些许传奇色彩。上任后,莫迪在实现施政理念时又加强了这种色彩,如大力抨击官僚主义,努力精简官僚机构,一度甚至将财政部长与国防部长合并,令外界大跌眼镜。他大刀阔斧的风格,与其早年在地方施政的经验有关。不过,担任中央政府首脑之后,情况并不那么如意,他现在也日渐有所妥协。然而,他的传奇似乎仍远远没有结束,例如虽然他坚持精简政府,却为其极为钟情的印度瑜伽特设推广部长,此举可谓前所未有。由此可见,他此次访华大力强调文化交集的意义虽有所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印度是佛教发源之地,这成为中印文明悠久交往的历史底蕴,在现代则是推动两国友好交往的动力源。虽然地缘政治学的兴起为两个巨大邻国如何相处增添了变数,但习近平主席经常强调的“国之交在于民相处”的道理,与莫迪总理此行的文化特色,都显示了两国领导层对中印关系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中印间确实有分歧和矛盾,但这不应该妨碍双方正常关系的发展,而文化与相互理解正是这种正常关系的基础。
正如联合声明所指出的,“双方愿以积极态度解决突出分歧,包括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而这些分歧不应阻碍双边关系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共同兴起将构筑起“亚洲世纪”,这是邓小平近27年前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时所作的预言。
莫迪此访距习主席去年对印的里程碑式访问并不远,显示两国高层的频密往来已成常态,这是中印关系在正常轨道上运行的重要标志,双方也已商定将元首和首脑定期互访固化为机制。据此可以预期,双方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共识和利益汇合点,例如印度对自身发展的预判是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莫迪上台之初就强调在这一轮增长中,印度将致力于“印度制造”,即把发展的重心转向制造业,这明显和中国已取得的成就有密切关系,印度也非常希望能够借助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累积的经验和资金,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基于此,习主席访印时双方将两国关系的性质定义为“发展的伙伴”,这在此次联合声明中得到重申,相信中印成为发展伙伴必定给亚洲带来福音。
从双方签署的24个合作文件和联合声明来看,应当说中印长期来都坚持的一个论点是站得住脚的,那就是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也远远超过可能产生冲突的方面。尽管合作与冲突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量化的问题,中印间有些矛盾也由来已久,历史遗留问题更以其复杂和影响面广而难解,但只要两国坚持20多年前就已确立的方针,存在的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不影响两国发展正常的国与国关系。在当前国际格局或有大变局的前夜,两个新兴大国完全有理由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因为,只有这样,两国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照顾,两国的国际地位才能得到提升。这从最近亚投行的倡议与实施,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热议的改革、全球气候变化控制等等几乎所有全球性的议题中,都可以看到中印“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前景。
中印都拥有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也是亚洲智慧的杰出代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双方的文化交流铸就了辉煌的文明,玄奘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高峰,值得今人珍惜和发扬。相信这种珍惜和发扬将不仅仅停留在中印正合作摄制的令人期待的影片中,而是在两国领导层的共同推动下,将中印合作的精神提升至新的层面。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莫迪总理此行似乎特别强调文化的意义,无论是他在西安的礼佛和馈赠佛教圣树菩提幼苗、与习近平主席共登大雁塔,还是行前特意开设与中国网民交流的社交媒体,以及他沿途发表的希望推动印中文化交流的愿望,直至与李克强总理在天坛祈年殿共同观赏太极—瑜伽表演等等,大量活动将此行的文化特色作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此行为印度领导人历次访华所罕见,显示了莫迪的个人特点。
挖掘文化的交集
莫迪的政治生涯在印度的政治生态中带有些许传奇色彩。上任后,莫迪在实现施政理念时又加强了这种色彩,如大力抨击官僚主义,努力精简官僚机构,一度甚至将财政部长与国防部长合并,令外界大跌眼镜。他大刀阔斧的风格,与其早年在地方施政的经验有关。不过,担任中央政府首脑之后,情况并不那么如意,他现在也日渐有所妥协。然而,他的传奇似乎仍远远没有结束,例如虽然他坚持精简政府,却为其极为钟情的印度瑜伽特设推广部长,此举可谓前所未有。由此可见,他此次访华大力强调文化交集的意义虽有所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印度是佛教发源之地,这成为中印文明悠久交往的历史底蕴,在现代则是推动两国友好交往的动力源。虽然地缘政治学的兴起为两个巨大邻国如何相处增添了变数,但习近平主席经常强调的“国之交在于民相处”的道理,与莫迪总理此行的文化特色,都显示了两国领导层对中印关系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中印间确实有分歧和矛盾,但这不应该妨碍双方正常关系的发展,而文化与相互理解正是这种正常关系的基础。
正如联合声明所指出的,“双方愿以积极态度解决突出分歧,包括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而这些分歧不应阻碍双边关系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共同兴起将构筑起“亚洲世纪”,这是邓小平近27年前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时所作的预言。
重申“发展的伙伴”
莫迪此访距习主席去年对印的里程碑式访问并不远,显示两国高层的频密往来已成常态,这是中印关系在正常轨道上运行的重要标志,双方也已商定将元首和首脑定期互访固化为机制。据此可以预期,双方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共识和利益汇合点,例如印度对自身发展的预判是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莫迪上台之初就强调在这一轮增长中,印度将致力于“印度制造”,即把发展的重心转向制造业,这明显和中国已取得的成就有密切关系,印度也非常希望能够借助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累积的经验和资金,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基于此,习主席访印时双方将两国关系的性质定义为“发展的伙伴”,这在此次联合声明中得到重申,相信中印成为发展伙伴必定给亚洲带来福音。
合作远大于分歧
从双方签署的24个合作文件和联合声明来看,应当说中印长期来都坚持的一个论点是站得住脚的,那就是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也远远超过可能产生冲突的方面。尽管合作与冲突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量化的问题,中印间有些矛盾也由来已久,历史遗留问题更以其复杂和影响面广而难解,但只要两国坚持20多年前就已确立的方针,存在的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不影响两国发展正常的国与国关系。在当前国际格局或有大变局的前夜,两个新兴大国完全有理由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因为,只有这样,两国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照顾,两国的国际地位才能得到提升。这从最近亚投行的倡议与实施,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热议的改革、全球气候变化控制等等几乎所有全球性的议题中,都可以看到中印“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前景。
中印都拥有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也是亚洲智慧的杰出代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双方的文化交流铸就了辉煌的文明,玄奘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高峰,值得今人珍惜和发扬。相信这种珍惜和发扬将不仅仅停留在中印正合作摄制的令人期待的影片中,而是在两国领导层的共同推动下,将中印合作的精神提升至新的层面。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