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柱
- 副研究员
-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世界经济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对当前中东局势演变的若干思考
- 塑造身份认同与巩固战略基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演进
- 坦桑尼亚中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评估
- 中非合作的政策空间变化与应对战略
- 中国在非洲的负责任行为研究
- 论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扩散与转移 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 迎接亚洲经济的新世纪
- 中非合作论坛十五年:成就、挑战与展望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海上互通的安全风险与防控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习主席访问埃及的三重意义
- 2015后的中非关系将步入新的时代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起点•亮点•重点——中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 三个“非常”好的中津关系
- 习总称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机?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 《地方参与中非合作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北极合作的北欧路径》
- 《网络空间治理与多利益攸关方理论》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研究》
- 《低碳创新和美国经济霸权2.0》
-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
- 《中欧关系新管窥》
- 上海与发达经济体探索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合作新格局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共担大国责任 引领全球零碳:中美气候合作新议程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提振经济:中国力争打赢另一场抗“疫”保卫战
虽然“强智能化”本身缺乏统一和标准化定义,但其所代表的生产力进步水平已超越传统科技革命范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在智能化领域加大投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激进性方式变革,并推动政治、社会和生产关系领域发生重大变革。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未来几十年,将有40%-50%的传统劳动生产岗位被机器人替代。有相当一部分普通劳动者将被剥离于生产体系之外。大规模“机器替人”将引发传统国际分工格局失序。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依靠的廉价劳动力不再构成其参与全球分工的核心竞争优势,可能在强智能化时代失去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机制将可能发生实质性甚至颠覆性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新一轮贸易规则的塑造,世界市场壁垒已经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诸多不利,发达国家推动本土化智能化生产将变得有利可图。
智能化生产模式具有资本密集型发展特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将成为更稀缺的经济资源,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将出现固化的发展态势,世界失衡将可能成为长期问题。强智能生产模式下,由于资本对劳动力的大规模替代,劳动对社会生产的贡献度将下降,资本在社会生产中的贡献将迅速增长。受资本充裕程度和技术发达程度差异的影响,发达国家在全球生产中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相比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发达国家健全的金融体系可以为智能化生产提供更廉价的融资供给。该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将遇到政策选择的悖论,经济脆弱性更为突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发展中国家能否获得可持续经济增长,除技术创新外,愈发取决于自身的资本积累。
传统生产更具有“排浪式”特征,常常诱发大规模生产过剩或库存积压。强智能化生产模式下,生产和消费间的互动关系更为紧密。消费者个性需求和定制化生产模式有助于解决传统模式下的“生产过剩”困境。有效降低生产库存积压或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波动。这种从“市场需求——生产计划——需求供给”的企业生产范式具有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特征,企业生产规模扩张和生产决策将更趋理性。同时,基于消费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的生产计划也将有助于缓解生产过剩问题。
强智能化时代,世界生产的协同性也将显著增强。全球智能化生产网络可以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工厂连成一体,企业间的资源配置具有内部化特征。全球生产过剩问题通过企业间的即时性生产互动得到有效缓解。世界各地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智能化网络将生产和物流进程有效协同,不同工序之间的生产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得以组织协调,并在消费者指令式下进行有组织的生产。届时,“世界工厂”的概念将得以进一步明确和体现。该背景下,生产的“相对过剩”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问题亦将得到有效缓解。
文献来源:环球网,2018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