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云杰
- 助理研究员
-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为进一步加深对新时代上海民间外交的理解,更好发挥民间外交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的积极作用,9月26日,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进博会中的民间外交和新时代‘民心相通’建设”研讨会。
会议重点围绕进博会中的民间外交经典案例与实践,深入探讨民间外交的创新空间,促进“官产学研”平台思想交流互鉴,为新时代“民心相通”建设做出有益探索。以下综述根据嘉宾发言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靖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精辟道出了进博会与民间外交有着天然契合、互促共荣的关系,进博会“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顺应的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其中包含了民间外交的三项核心内容:友好交往、互利共赢、服务人民。陈靖建议,要把市友协的理事单位发动起来,把上海的国际友人、友好城市、友好组织联系起来,共同构建进博会民间外交的工作体系,更好地服务进博会、服务国家外交、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新时代的民心相通和民间外交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今世界面临两个新的非常严峻的现实:一方面新冠疫情正在加剧国际间跨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全球性挑战和风险正在加速威胁世界和平、可持续发展乃至地球生存,国际社会的信任鸿沟进一步扩大。上述两个现实更加突显了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同舟共济的精神,采取更多积极行动来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更加突显了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制度、人文需要加强对话交流、凝聚共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博会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创造、创举,显示了中国人民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建设现代化的自信和责任。民间外交和民心相通建设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三届进口博览会与民间外交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的案例和实践。
开幕式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主持,她指出,作为融通中外的重要交流平台,进博会越办越好、常办常新,为民间外交创新实践贡献了许多生动的案例,也为促进新时代的民心相通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财务总监马凤民在“进博会与民间外交”主旨演讲中表示:第一,习近平主席指出,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当前,进博会在各方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展会内容精彩纷呈,四大平台的作用不断放大。第二,进博会是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它是持续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助力发展格局的新窗口,是展现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大国的重要举措,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进博会在促进民间合作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博会由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国家综合展、人文交流等组成,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社会团体、消费者多主体共同参与,官方和民间外交相互结合,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的大舞台,深化了民间的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将再接再厉,高水平筹办好第四届进博会,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加强民间外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进博会打造成汇聚全球好物的国际盛会、促进贸易投资的合作平台、展现多元文化的精彩舞台、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示范窗口,联通国内国外打造开放名片,促进民心相通,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俞新天介绍了新著《上海民间外交的新空间》的撰写体会。该书是第一本从民间外交的角度看进博会的著作。其一,进博会使上海民间外交的定位更加提升,不仅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友好合作的对外政策要求,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公平发展做出贡献。其二,进博会使上海民间外交的特点更加鲜明,上海民间外交更加理性、务实,充满创新和制度化的热情,政府与民间的配合让民间外交活动开展得更健康、更符合国际规则,这都建立在法律制度保障基础之上。其三,进博会使上海民间外交的理念获得了升华,促进人类的认同,共享人类的价值,创造了双向、平等、频繁的面对面交流。
第一节 民间外交新发展和新空间
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罗志松表示:从对经贸的溢出效应来看,进博会促进了贸易、消费、产业、开放四个方面的升级。长三角产业门类齐全,这有力支持了进博会期间展品在中国找到市场和落地生产方式,推动更多展商变投资商。同时,进博会优惠政策正向制度性安排过渡,这对于推动进口商品落户中国市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博会作为中国四大主场外交之一,是地方民间外交重要的平台和纽带。外国政府代表团、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国际组织通过进博会进入上海各区县乃至长三角,促进了民间交流,增进了地方贸易联系。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Michele Cecchi(陈琪)认为,意大利非常信任进博会,也一直信任中国市场和消费者。进博会不仅关乎商业和贸易,也是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平台,这也是进博会真正的附加值。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徐光启和利玛窦之间的科学合作都折射出东西方彼此了解与友谊深化。意大利一直对展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一直是坚定而可靠的合作伙伴,对于中国进博会的支持是长期的承诺,中意之间的经济和商业互动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势头。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彼此长期的友谊是宝贵的财富,对促进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尤为重要。同时,中国也是意大利面对全球挑战的重要伙伴,双方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问题上的积极合作对获得成果至关重要。未来意大利依旧对中国市场保持信心,将拓展行业投资部署,进一步加强意大利企业和中国合作。
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外高桥集团进博对接小组组长张浩分享了外高桥集团与进博会的故事。外高桥集团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与浦东新区同成长、共发展。外资企业是外高桥集团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和重要的贡献。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点,外高桥已成为众多海外商品进入中国的首选地,这也让外高桥和进博会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从第一届进博会筹备伊始,外高桥集团就成立了对接工作小组,与进博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利用优质客户资源,通过各种渠道,促成展商落地,为进博会各展区推荐了优质展商,提供了优质展品。展望未来,集团将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顺应国内市场对国外优质商品的需求,做精做强“6 365”常年展示交易功能,借力进博会首发平台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把服务进博会与服务引领区建设有机衔接,推动贸易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开放升级。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周边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认为,上海历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并且有非常丰厚的对外交往的历史积累,特别是民间对外交往。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中美合作创建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双方共同推动合作的优秀成果。希望未来不仅让中国学生通过进博会看到祖国文化的瑰宝,而且让在上海的各国大学生开阔眼界,参加到国际交往中。
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指出:中欧之间存在较好的友好交往条件,很多欧洲国家积极参与进博会,体现了中欧关系的良好态势。如何更好地发展中欧关系,民间交流是很重要的因素。要把民间外交、人文交流作为推动中欧伙伴关系的源头活水。
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邹磊指出:进博会要发挥国际采购、促进投资、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个平台的功能,为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了优惠和便利,让他们在中国市场上有亮相的机会。未来需要更好地发挥进博会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的功能,这既是我们开展民间外交新的增长点,也是办好进博会新的增长点。此外,上海有大量青年志愿者参与每届进博会的保障工作,进博会一方面让更多青少年与国际友人交流,展现了他们全新的面貌和素质,另一方面拓展了年轻人的视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长助理赵隆阐述了进博会作为民间外交新空间的思考:第一,以大型活动为载体的民间外交新方向,需要关注如何从载体建设向激发主体功能转变。第二,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是进博会的初步功能,我们应该关注民间外交如何从形式意义上到终极功能意义上迈进,包括聚焦知识创新和分享,支持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建设。第三,需要关注如何加强进博会民间外交的品牌建设,进一步探索进博会希望传递的核心价值和理念,进行理论总结和归纳,提供全景式的认识。
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Jeffrey Lehman(雷蒙)认为:关系来源于信任,关系会带来共同的承诺和灵活性,所以通过多次交易,双方可以长期合作,建立信任,更好地增加双方的福祉。最好的案例就是中美在过去40年中所建立的经贸关系,改善了两国人民的生活,让生活更方便,更美好,这就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关系和信任达到的效果。进博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交易额增长,更是促成了人文交往和相互信任。进博会借由规模化和实体化形式,让外国人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未来还可以通过进博会打造跨国社区和平台,建立跨国联系。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水田贤治表示:2017年底开始,在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商处、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多方协调安排下,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正式成为了中日两国政府唯一指定的日方组展机构,带领广大日本中小企业共同参与进博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历来重视发展与中国各地方政府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民间外交在促进“世界与中国的相互了解”,以及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团结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进博会”就是一个极佳的民间外交平台。
欧莱雅集团北亚及中国区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表示:欧莱雅始终重视在中国的发展,并充满信心,疫情期间更是把上海作为北亚区的总部,希望打造上海-首尔-东京“黄金三角”,让中国的发展更多地辐射到周边。从企业角度看民间外交,三个维度值得强调,即政府的全力支持、展商国内外资源并驾齐驱、专业观众 国际化媒体的强强联手。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Brett Stevens(石文)表示:尽管新冠疫情带来诸多挑战,但上海和维多利亚州的企业始终致力于建立纽带,开展贸易。维多利亚州政府自2003年就在上海建立了办事处,从第一届进博会就积极参展,致力于与上海的长期合作和维持良好关系。进博会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进口博览会,得到政府支持和各行业的积极参与,形成具有关键作用的平台效应。进博会有助于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并且积极地开放中国市场,向整个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推动全球的经济和贸易增长。
绿地集团总裁助理、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认为:企业参与的民间外交是朴素的,没有高光、润物无声,但所有商业活动事实上都是民间外交的点点累积,所有海外客商取得经济上、商务上的成功,一定会把信息带给他的朋友和社交圈,让更多对中国、对中国消费市场不了解的人对中国更有兴趣、更为向往。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鹏指出: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现阶段,全过程的民间外交理论呼之欲出,上海实践,尤其是进博会、世博会,都会为民间外交创造新的空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所副研究员王玉柱认为:进博会不仅仅是商品交易,未来它将还在理念交流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新的理念能够提升世界友好度。进博会更新了消费者的理念,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生产依据。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最不发达国家,经过参加几届进博会之后参展和出口的商品越来越多。这些国家开拓中国市场,发现兴奋点,是进博会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机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主持会议总结环节,他提出:进博会中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具有天然的相似性,参展各国的经贸发展水平各有不同,各国间的文化也各具特色,因为差异的存在,就有了交换、交流的基础,商品通过交换实现了互通有无,文化通过交流实现了融合共生。进博会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共同价值追求。进博会弘扬了中外优秀文化,不断增设的文化和艺术品展示项目,为全球展客商增添了一份对中华文化的美好记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开放视野和宝贵精神财富,给世界各地的展客商带来了启迪,展现出国际文化交流的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指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又对国际政治经济带来了新的冲击,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变得更加严峻,整个国际社会也面临着更加不稳定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国最近这几年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开放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中国希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愿与国际社会、贸易伙伴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进博会就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进博会不仅是商品展示和交易的平台,它还扮演了民间外交重要平台的角色,不仅为企业提供商品、交易、服务、磋商,还提供了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在当前背景下进博会促进民心相通的作用尤为重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指出:第一,进博会是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身份定位的一个关键性举措。进博会标志着中国向全球生产者提供市场的能力,它是一个助推器,把中国市场的需求、结构、规模都推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高度。第二,举办进博会是上海的使命,进博会既是博览会,也在打造未来的市场形态。第三,进博会对于民间外交而言,形成了“把有形的和固定时间段的会展活动,同无形的大区域、网络式的常年不断的民间交往、经济交流相结合”的成就和特点。上海奇迹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而来,通过民间外交我们将共同缔造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新奇迹。
文献来源:上海国研院公众号,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