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一带一路”视角下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体系
-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的国际挑战与战略选择
- 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互联互通
- 启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海和平之海
- “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
- 蒙古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动因、实施路径及存在问题
-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私营化初探
- “一带一路”应促进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共建欧亚共同经济空间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用“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意义
- 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安全互动特点
- 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与海上通道安全
- 如何保护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海上丝路区域的安全治理问题浅析
- 印度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应、特点和中国的选择
多哈气候大会是旨在确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最后节点。然而临近会议尾声,各方在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发达国家承诺已久的资金无法落实。多哈气候大会能否实现平稳过渡的阶段目标任务,重拾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将在未来几天内得到答案。
首先,谈判面临着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的竞争。气候变化谈判过程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东升西降”的走势同步。美国认为新兴大国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推手,需要采取行动。发达国家还试图通过拉拢和分化的手段,吸引气候变化受害最深的发展中国家支持其立场。需要看到的是,发达国家内部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态度分为两派。美国及伞形国家联盟(俄罗斯、日本等)是《京都议定书》的反对派,欧盟和澳大利亚则支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是其前提条件是放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应对气候变化长期行动对话谈判轨道。如果发达国家在减排时限、清洁排放项目额度等方面做出更大让步,那么《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无疑将成为多哈气候大会成功的标志。
此外,除《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气候资金和融资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多哈大会上最大的诉求。发达国家对资金援助问题一直避而不谈,发展中国家则对气候融资和技术转让的进展缓慢表示关切。“基础四国”指出,大会应通过一个加大融资的路线图,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最不发达国家”指出,需要就2013—2020年期间的气候融资路线图达成一致,每年上调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捐款,达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最低水平;小岛屿国家则要求建立气候变化赔偿和补偿机制。77国集团轮值主席国阿尔及利亚代表团团长贾克塔认为,多哈气候大会的主要目标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的支持承诺,让发展中国家有能力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负面影响。然而发达国家虽然表示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从具体的数字来看,他们并没有履行承诺。不过,目前英国已经准备拿出20亿美元作为气候变化绿色基金,美国谈判代表也表示会在资金援助上作出努力,因此盼望已久的气候融资和资金援助可能实现突破。
上述多重博弈不断困扰着谈判进程,已经进行了18次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转战多哈,但这可能又是一次继续过渡的会谈,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气候谈判仍将在曲折中不断发展。不过,这次气候大会已经带来了成果,大会推动了《京都议定书》机制,也再次加强了联合国的作用,提升了联合国机构在执行、监督气候变化问题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加强了绿色气候基金秘书处建设。
总之,由于各国国情和利益错综复杂、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的认识不尽相同,全球气候谈判进程将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不过,尽管道路曲折,只要全体会员国本着对人类共同命运负责的态度,根据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平衡和公平的全球气候治理必将成功。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