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严安林:两岸关系步上统一进程新阶段
严安林 2021-12-2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日前出席“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时指出,当前乃至于未来一段时间里两岸关系发展中面临与出现的困难,甚至统一所面临的障碍,都是一时的,不是永久的,无论是两岸关系所处的外在环境,还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都必然会随着中国大陆的发展与两岸关系演进而得到改变,都会随着中国国家统一进程的推进而得到克服。

        严安林表示,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台与民进党二度执政以来,可以视之为两岸关系进入了不同于以往的“转型时期”,即“两岸关系转型时期”,这是台湾政治社会、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与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和亚太地区局势与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是“台独”的猖獗期,也是统一工作“黎明前的困难期”,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化解困难、风险与挑战,推动两岸关系走向国家完全统一的光明未来。

        严安林认为,2016年以来台海两岸关系发展进入“转型时期”,这一阶段台湾问题的国际背景、台湾政治社会与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转型,最终导致了两岸关系的转型。

        一、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新变化的转型。主要是美国政府台海政策由主张“和平解决”与“和平统一”,转向反对统一、甚至阻挠统一。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尽管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等,继续与台湾当局保持“民间关系”、实质上是“半官方关系”,但对于台湾前途与中国的统一,大体上是保持了只要是和平的方式,美国就尊重的基本立场。但在近40年来中国的发展被美国视作战略上“威胁”,进而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之后,美国政府实际上是抛弃了“一个中国政策”,只强调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不再强调两岸问题的“和平解决”(克林顿政府一度提出“和平统一”政策),而且开始反对、甚至设法阻挠中国的最终统一。

        二、台湾政治社会对于统一与“台独”认知的转型。即由“统一有理”转向“统一无理”、由“'台独'有罪”转向“'台独'无罪”的台湾社会认知的转变。源自20世纪90年代台湾社会“本土化”“民主化”与“国际化”,最终导致“台独民主化”。即“台独”披上“民主”的外衣,“台独”的主张与诉求及其形态借助“民主”与“民意”的包装来进行,并且进行实践。绿营学者童振源曾提出“台湾的民主化根本性改变中华民国的本质,使得中华民国等同于台湾,台湾成为事实主权独立的国家”,“民进党既然参与修改'中华民国宪法',并且全面参与各项选举,便无法再否定'中华民国宪法'与体制的合法性。”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由反“独”为主发展到“促统”为主与“促统”优先、兼有反“独”的转型。其中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的“习五条”则是最为核心的标志。

        严安林强调,当前乃至于未来一段时间里两岸关系发展中面临与出现的困难,甚至统一所面临的障碍,都是一时的,不是永久的,无论是两岸关系所处的外在环境,还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都必然会随着中国大陆的发展与两岸关系演进而得到改变,都会随着中国国家统一进程的推进而得到克服。因为,表面上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波折,进入“曲折发展”阶段,但实质上却也是两岸关系步上了实质性的统一进程的新阶段的转型,包括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与因素,也是呈现了阻挠中国统一与支持中国统一的国际力量同步上升时期。因此,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前景,需要与必然抱持必胜的信念,因为风物长宜放眼量,也正如古代诗人杨万里所言:“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两岸统一既然已经在路上,统一就是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原文链接


文献来源:中评社,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