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神钢丑闻”折射日本制造业式微
陈友骏 2017-10-17

        近日来,日本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相关报道几乎占据日本各大媒体的头条。总体来看,此次事件可以用“始料未及”“难以置信”“前所未有”等关键词来形容,这从侧面说明此次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或许可以算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败笔。从更深层次视角来看,此次事件还暴露出日本企业及整体制造业的失势与式微。

        第一,此次事件的发生再度暴露出日本企业在推动自身改革发展问题上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弊病。作为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制度改革的滞缓成为近年来困扰日本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比如说,“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是战后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志性创新,也是推动日本企业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实现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制度性因素。尽管如此,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以及全球企业竞争的加剧,上述的两大企业管理制度却被多数日本及国际学者视为阻碍日本企业改革创新的主要障碍,更是影响日本经济正常复苏的制度羁绊。近年来,随着日本企业整体生存压力的加大,企业管理方面的制度性改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渐抛弃或改进了“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的实施方法,但在绝大多数日本企业、尤其是具有“航空母舰”规模的大企业内部,相关情况并不见好转,企业管理的制度性改革仍停留于水面上的“波澜壮阔”,始终难以撼动利益分割的核心层面。

        第二,此次事件再度折射日本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日渐式微的现实窘境。众所周知,经过长时间的资本投入与研发积累,日本企业在技术竞争力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这些既有优势仅集中在“存量”方面,而就“增量”而言,日本企业并不突出,甚至与其周边国家相比,个别领域的技术竞争优势已转变为相对劣势。尽管如此,日本企业仍固守“吃老本”的状态,也不顾“老本”底子越来越薄的客观现实。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日本人口结构面临“少子化”“高龄化”的现实困难,而劳动力的减少和劳动效率的降低直接引发生产成本的飙升,后者进一步加剧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压力和生存难度,并迫使部分企业陷入江河日下的颓势。

        第三,此次事件再次对日本社会的诚信基础提出质疑,更是此前各类社会性造假事件产生负面效应的集中爆发。实际上,近年来“造假”一词就与日本企业之间建立起难以分割的关联性。例如,东芝随意捏造财务数据,导致公司巨大经济损失;三菱汽车夸大燃油效率,致使一大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汽车流入市场;高田气囊公司隐秘事故信息,直接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等。这其中还不包括部分日本饮食店“挂羊头卖狗肉”,用进口食材替换本土食材,利用欺诈手段谋取巨大商业利益。与之相比,此次事件之所以造成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神户制钢是日本钢铁业的“百年老店”,其部分产品在日本及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性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由于钢铁制品是其他中间产品或产成品的基础性原材料,被广泛使用于汽车、铁路、航空甚至军工等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各个产业,容易从微观及中观层面对日本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此次事件仍在进一步发酵之中,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与经济损失更难以用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描述。

        综上所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神户制钢的丑闻业已危害到日本制造的良好信誉和无形价值,更使日本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构建起来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而黯然失色。信用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经济文明程度的主要圭臬。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信用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手段与方法。对此,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所有经济行为体,均应予以足够重视。



文献来源:文汇报,2017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