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建设包容与可持续的全球化
牛海彬 2017-03-28

        在英国脱欧即将正式启动、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为名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世界形势下,今年的博鳌论坛聚焦“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努力为推进全球化出谋划策和构建新的共识。

“逆全球化”现象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反思

        当前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各国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进而对全球化中的主要贸易国美国和英国的态度变化颇为忧虑。在博鳌亚洲论坛中,讨论较多地是如何看以特朗普政府为代表的“逆全球化”现象,普遍认为其原因在于全球化在国际上导致国家之间和国内各阶层之间两个层面的受益不均,而出路是对内发展经济、改进公民福利,对外通过重新谈判谋求合作。基于这种认识,美国的全球化精英和全球利益使其不可能退出全球化,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也不可能真正实行“逆全球化”政策。相反,特朗普政府试图吸引全球资本进入美国市场,比如通过强调双边谈判和公平贸易的方式令美国从全球化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可见,美国的战略是试图对全球化加以改造,其态度的转变对全球化未来的理念、制度安排和路径都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时代呼吁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的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国内受益分布状况一直是影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变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包容式增长和推进可持续的全球化,需要各国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政策和机制调整。

        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论述全球化时正确地指出,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全球化的悖论在于民族国家的政治基础在国内,而行动范围和利益分布却是全球性的。为了消弭这种国家与全球化之间内在的紧张,国家创建了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20国集团等机制,正是为了致力于从国际层面管理全球化进程。各国在国内可以推动共享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巩固全球化进程的国内社会基础,避免政治社会问题干扰经济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的动力更加多元和充沛

  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学家库普曼在论坛指出,过去四五年的情况仍显示出发达国家是推动世界贸易的主要力量,他同时指出世界价值链的中心地域已经有三个:美国是北美价值链的中心;西欧是欧洲价值链的中心;而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价值链的中心。其中特别重要的信息是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价值链的中心,这预示着更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在不断进入国际经济体系,而且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研究报告《新兴经济体发展2017年度报告》指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势头得到抑制,并出现企稳向好的迹象,新兴11国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新兴经济体不仅在国内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而且在国际经济治理和协调上更加积极主动。它们不仅仅致力于提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话语权,而且通过诸如“一带一路”、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等新的国际倡议和机制为全球化及其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献来源:光明网,2017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