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关于我们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 recruit student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2016/09/10  阅读:17211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是隶属上海市政府的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咨询机构,前身是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于1960年成立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8年7月经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批准更名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本院致力于从战略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问题和中国对外关系进行多学科和跨领域的综合研究,曾获评中国十大智库和全球十大智库,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我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当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分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四个专业招生。研究生课程主要由我院资深专家和中青年科研骨干授课。本院还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布什学院、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和比较宽广的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各专业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能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具有相关部门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二、招生专业、人数、学制及学习方式
我院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制二年半。2015年计划招生8名。



三、报考条件:参见教育部《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四、报名办法
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逾期不再补办理。
(一)网上报名
考生在网报时间内(2014.10.10—10.31)通过互联网登录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市)报考点,其它考生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市)报考点。考生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在上述报名期间,考生可以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二)现场确认
考生在现场确认时间内(2014.11.10—11.14)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本科毕业证书(应届生凭学生证,同等学力者提供相关材料)确认报考资格,并办理交费和现场图像采集等手续。
在上海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到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 号)进行现场确认,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到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三)准考证网上下载打印
考生在规定时间(12月15日以后)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我院不再给考生寄发准考证。
五、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参加初试。
(二)考试时间:2014年12月27日、28日。
(三)考试地点由报名点另行通知。
(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的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订并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余的业务课由我院自行命题。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各100分,两门业务课满分各150分。
六、调剂
初试成绩符合教育部复试基本要求,但因招生名额限制无法复试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剂。调剂复试的具体要求均以初试结束后教育部发出的当年录取工作通知的规定为准。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七、体格检查
考生复试时按规定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八、培养费用及奖助
为了鼓励优秀考生报考我院,我院201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继续免收培养费;
我院研究生津贴为每月600元,此外还有困难生补助等各类资助。
九、录取
(一)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二)考生入学时人事档案必须转入我院,户口可自愿迁入我院集体户。
十、就业
毕业生毕业时与用人单位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我院负责办理相关就业派遣手续。
十一、联系方式: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路195弄15号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200233 
咨询电话:021-64851026       传    真:021-64851026
邮    箱:[email protected]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二○一四年九月